惡人圖財捕風影,花紅肚兜捏春杏;
休妻背後疑雲重,塵土冤魂十口命。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於東南。少時又震一聲,移著西南,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見皆火光赫赫然照天,許氏藩籬,皆為所焚。是時火熄,視地中有一竅如杯大,下視之極深,星在其中,乃一圓石。”①
宋徽宗趙佶喜奇石,這天閑暇之時在汴梁的皇宮中遊走,行到金明池後,看著池中的假山假景唉聲歎氣,搖了搖頭後,說道:“朕已經多年中未聞未見奇石現於世間!”
他說的一句話,不論他有意還是無意,身邊的太監們聽到後,就如聖旨一般,不過當日就傳到了各大臣的耳裏。次日,有一知府向蔡京②秉承到,說是在治平元年,常州天降神石亮如明月,在一聲巨響過後,落於許姓人家中,後被時任太守鄭伸送到金山寺保管,以留天物。
蔡京聽後喜出望外,這不是在自己的應奉局③管轄之範圍內嗎?近在眼前的奇石盡然不知,故以太師手諭責成應奉局官員前往金山寺迎石回京。哪想,當官員來到金山寺後,才得知天物早在熙寧九年④就贈給了一名成都張姓糧商,一報他獻糧救濟那年冬日襄陽斷糧饑荒,二則前任住持認為該物不祥,應早早移出寺院。
在得知天物去向後,蔡京命人繼續追查,查到收藏天物的糧商全名叫張仕康,他是川中成都府最富有的商人,但已經因病在數年前去世。不過,他有一子,名曰張諧,字良生,在紹聖年間一舉中榜,被提名為逐寧知縣原籍就任。又經過吏部核實,張諧因在任期間功績卓越,深受百姓的愛戴,傳父親病逝也不忘處理公事,將公堂設於靈堂之上,首為父親守靈盡孝,次設鳴冤鼓於靈堂外,聞鼓辦公,忠孝兩不誤。此人現已經被提為成都知府,任職也十六載。
對他,成都府百姓有這樣的一段民謠佳話流傳,傳曰:良生攜千擔,赴京應殿堂;財糧招人眼,路匪洗劫忙;命懸一線間,神貂若靈現;皮毛雪白亮,飛梭如閃電;青枝輕輕蕩,笑語林中傳;舉頭循聲去,原是紅顏玉;金榜提名時,捎回俏知己;仙女落成都,再無街頭斛。
其實,這段佳話名曰好似在說張諧,可隻要有人去了成都府,張口問道這裏誰最美,那當地的老百姓不論男女老幼皆會一口同聲的告訴你:那還用問,當然是知府夫人鍾氏。
你若是還要問她哪裏美?
男子則會告訴你:知府夫人笑靨如花,要是今世我能娶到她,八輩子也心甘情願為她做牛馬;女子則會告訴你:雖說女子間嫉妒她人美,可知府夫人不但樣子美,心底裏也是善良可親,她人心美;孩子們則會告訴你:知府夫人與雪貂在一起時,好像小仙女一般,我們可愛她的雪貂了。而老者們更是對她讚不絕口,為何呢?這可要從張諧上任知府辦的一件休妻案說起。
那年,張諧知府的位子還沒坐滿一個月,一名仇姓婦人敲響了鳴冤鼓,狀告南宮世家無故休妻,霸占家產。張諧看了婦人呈上的狀紙,一看後頓感這婦人切實冤屈,故命衙役傳來南宮當家人冀超,也就是仇氏的丈夫。可誰料冀超當堂反叫冤枉,並差狀師呈上證物,喊來證人對質,訴說仇氏不守婦道,與鄰人私通。那狀師口才極佳,將冀超說得是多麼的有愛,多麼的委屈;又將仇氏說得是多麼的陰毒,多麼的淫欲,盡然說得在堂的衙役們怒目仇氏,嚇得她跪在了地上,隻有哭聲無言反駁。
張諧道:“仇氏,這一件肚兜是你的嗎?為何會出現在鄰居程木匠的家中?”
仇氏聽問,擦了一把臉麵,舉頭回道:“這件肚兜確實是婦人所用,那日晾曬在後院,待我去收拾時,盡然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