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這有什麼不對嗎?”
自明洪武朝開始,明庭就著力打通了從陝西進入四川官道,這以後基本私人出川都是走這條道路。
除非運送大宗的短途貨物才會去走水路,畢竟如果走水路的話,以現在的航行條件,風險還是非常大的,而且也不能夠一路通暢,還是需要走很多段的陸路,所以一般有條件購買馬匹的人,都不會走水路。
“公子爺,其實也沒什麼不對。隻不過前幾天瓦窯鋪發生了民變,盡管保寧府幾大衛所已經派兵前往鎮壓,但公子,您也知道,這衛所……”
說到衛所,那位官吏用一副大家都明白的眼神看了一眼莊凱,見到對方點點頭,這才繼續說下去。
“……所以估摸著這一時半會兒,路上還不是很太平,如果公子要是不急的話,倒不如在這閬中休息幾日,等這路上太平了再出川。”
現在是崇禎元年,雖然還不是明末農民起義的高發期,但各地或多或少的總會爆發一些中小型的民變,雖然很快被壓製下去了,但這就像堤壩上的蟻穴,正在不斷的侵蝕這個看似龐大,其實已經破敗不堪的大明。
“那能不能繞開?”
雖然莊凱對大明的這段曆史非常的了解,但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對於出川的道路,除了這條官道,別的路線可從來沒有研究過。
“這個……如果要繞開,倒不是不可以,可這次民變波及的範圍並不小,我觀公子人生地不熟的,加上隻身一人,如果走小路的話,其實更加危險。”
從路引上已經知道了莊凱的身份,加上莊凱的大方,這名官吏也不會有任何隱瞞,但還是謹慎的提醒莊凱。
“那多謝小哥提醒了,不過我真有急事趕往京城,沒辦法耽擱啊!”
看到對方確實是出於好心提醒,所以莊凱先是和對方道了聲謝,不過這時候大哥的事情也不能耽擱,如果自己不能夠及時的趕到,萬一大哥張知賢被三司會審直接定了罪,那再要救人可就難了。
“啊!真有如此之急,那公子爺這一路可要小心,如果路過村堡之時,有發現大量民眾聚集,一定要及時繞開或者掉頭暫時躲避。”
看到莊凱的神色,官吏也知道自己勸不動,也隻能對莊凱行了一個禮,提醒了一句,苦笑著目送莊凱牽著馬進城。
“這時候的民變應該還沒有後期那麼厲害,如果我小心提防,應該問題不大。”
熟知曆史的莊凱也知道,這時候雖然有一些民變相對比較溫和,基本上都是一些生活不下去的民眾聚集鬧事。不像是後麵發展起來的大規模民變,到處殺人放火,攻城略地。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還是稍作一些準備為好。”
而且莊凱敢一個人到京城,這被改造過的身體也是他的一大倚仗,所以這時候倒是沒有多大的擔心,但做一些準備還是應該的。
出門的時候並沒有考慮那麼多,所以莊凱也沒有準備兵器,雖然自己現在力量已經超越了常人,但是如果有一件趁手的兵器防身,那就更加穩妥了。
所以進城之後牽著馬的莊凱,並沒有去找客棧,而是在這古色古香的大街上尋找著鐵匠鋪一類的作坊。
明朝民間對兵器的管製,並沒有像元朝那樣的嚴厲,不過也沒有莊凱想象中的那樣——兵器鋪林立。
偶爾經過幾家正在叮叮當當打鐵的鐵匠鋪,一問之下,也沒有現成的兵器可以購買。
“這位客官,您想買兵器的話在這條街道上根本就買不到的,而且最近因為民變的原因,官府也看得很嚴,除非你有官府開具的證明,不然誰也不敢賣兵器給您。”
轉了一圈,一無所獲、卻已經饑腸轆轆的莊凱,隻能走進一家客棧先解決肚子再說,點了幾樣小菜之後,莊凱叫住了小二哥,和他問起購買兵器的事情,了解了情況的小二,也沒有隱瞞,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訴了莊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