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圖!”
順著這本書冊的目錄,一個個仔細的往下看,這其中當然出現了許多著名的畫作,不過這其中有的並不是什麼代表作,有的卻是後世已經存在各博物館當中的名畫名作,這些莊凱也隻能看著眼饞,而不敢選擇。
就比如後世被堪稱為國寶的“清明上河圖”,居然也藏在這裏麵,不過在後世“清明上河圖”的宋代版本,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館裏麵。
按照時空傳送的規則,雖然他可以將這一幅“清明上河圖”送回到現代,但送回去之後,由於時空的法則,故宮裏麵的那一副“清明上河圖”自然就會消失。
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手中擁有真品的藍富泉,估計得被槍斃,而且是不用解釋的那一種。
為了好友的生命安全考慮,莊凱還是忍痛放棄了這個選擇,繼續看下麵的目錄。
“寅,甲,午——洛神賦圖”
莊凱之所以看到這張畫作馬上驚呼出聲,倒不是說他有多麼的欣賞這幅作品。
其實依照莊凱的鑒賞能力,就算是傳世佳作,在他看來也是一張圖畫而已。但是他看到的是這張圖的價值。
盡管這時候莊凱還不知道這寶庫裏麵存放著這張《洛神賦圖》是不是東晉顧愷之的原作,但想想能夠被放在這皇宮大內,應該不會是後期的摹本。
這張圖原作的價值,不單單是因為在後世它已經失傳了。更是它的曆史意義。
《洛神賦圖》可以說這是中國古代第1部同名連環畫長卷作品,具有的曆史意義,那絕對不是金錢所能夠衡量的。
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在中國古代繪畫中,《洛神賦圖》被認為是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
這幅畫作是根據曹植的《洛神賦》創作的一幅作品。這幅畫之所以珍貴是他將原作者所想表達出來的畫麵,完整的呈現出來,這幾乎就是顧愷之畫中的巔峰之作,更是符合所有文人士子所想表達的那種浪漫情懷。
可惜這是一幅長卷,這種方式並不受明朝文人的喜歡,所以在這個時代,它的價值甚至比顧愷之另外幾幅作品還要低下不少。
“王公公,就這幅圖了,您來幫我展開一下。”
循著目錄的編號,莊凱很快在一個木架子上麵找到了這幅長卷的畫軸。
莊凱小心翼翼的解開畫軸上麵的布套,在王承恩的幫助下,慢慢的展開這幅畫作。
隨著畫軸慢慢的展開,《洛神賦圖》那唯美的畫麵,便徐徐的展現在莊凱的麵前,這是描述著黃昏時的情景,也正是曹植出事與洛神見麵的情景……
雖然隻是看了第一部分,但是莊凱已經能夠確定,這絕對是顧愷之的原作。
這倒不是說莊凱鑒賞的能力有多高,而是東晉之後的那些臨摹作品,基本上都加上了他們那個時代具有的特點,而這幅畫卻是原汁原味的。
莊凱對於畫作的鑒賞能力確實並不高明,但他畢竟是考古係的學生,作品的好壞,這不是他需要考慮的,他隻要能夠鑒定出這一件畫作的真正曆史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