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神秘的張府(1 / 2)

徐光啟,字子先,號玄扈。

徐光啟在後世之所以出名,並非是他後麵當到了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的地位,而是因為徐光啟可是明代著名的“科學家”。

在那個時代的文人士子裏,能夠被後世稱為科學家的可是少數。

可是徐光啟確實當得這個稱呼,因為徐光啟畢生致力於數學,天文,曆法,水利等各方麵的研究。

不僅如此,他還用自己的所學著書立傳,尤其是對農事方麵的貢獻,更是居功至偉。

在莊凱的記憶中,徐光啟所刊著的《農政全書》《甘薯疏》《農書草稿》《泰西水法》……在後世都還廣為流傳。

特別是他提倡的引進番薯,也就是地瓜,可是解決了一大民生問題,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為朝廷不太重視,早一些將這一項技術推廣到大明各地,莊凱前世的那個明朝也不會那麼早的滅亡。

而莊凱更知道,在天啟年間,徐光啟遭到了魏忠賢的排擠,在回上海閑住的時候就已經將番薯種植的技術研究成功了,後來他遷居到天津,也是為了試驗番薯在北方地區的適應性。

雖然不知道這時候徐光啟是否試驗成功,但來自後世的莊凱很清楚這種作物雖然不能作為主食,但是對土地的適應性卻是非常強大的,所以在他看來這肯定沒有問題,因為莊凱很清楚後世的“康乾之治”,其實和地瓜已經推廣到全國有很大的關係。

可不管莊凱多麼佩服這位老人家,可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這家夥居然在自己找他的時候跑去了北塘,還是去和朋友探討關於農書的事情。

以他前世對徐光啟的了解,這個老家夥一研究起學問來,肯定是不知道時間為何物的,這要是等他研究出個所以然,也不知道要多少時間呢。

“看來為今之計,也隻能轉道去北塘了。不然等那老家夥回來,估計黃花菜都涼了。”

張皇後交代的事情,莊凱可不敢怠慢,倒不是因為對方的地位,而是這位張皇後,可是關乎著自己的後半輩子的幸福,如果惹她不高興了,到時候給自己來個王母娘娘cosplay,那自己豈不是要和朱徽娖變成牛郎織女了。

“張凱賢侄,張凱賢侄……茶來了,請喝茶!”

想到這些莊凱自然而然就走神了,剛開始左宗貴也不好意思打擾,可這時候下人已經把茶端上來了,左宗貴也隻能硬著頭皮小聲的提醒一句。

“哦!不好意思,左叔叔,剛才想到了一些事情……咦!左叔叔,這是什麼名茶?怎麼這麼好喝。”

被左宗貴打斷了思緒,莊凱也沒有氣惱,畢竟自己這樣子的確有些失禮了,趕緊端起茶盞抿了一口。

可是當他溫熱的茶水咽入喉嚨的時候,一股獨特的甘香,立刻從喉嚨湧了上來,這種感覺不由得讓莊凱眉頭一舒。

“張賢侄謬讚了,這並非什麼名茶,而是我閩地一位至交托人送過來的岩茶而已。”

看到莊凱的神色,左宗貴也知道莊凱這並不是客套,而是的確喜歡這茶的味道,便如實的說出了這茶葉的來曆。

“閩地岩茶?難道是大紅袍?可是這味道感覺又不太對,要比大紅袍好喝多了!”

前一世莊凱就特別喜歡喝茶,特別是紅茶,而且他所在的城市,茶文化也是十分的盛行,所以莊凱幾乎品嚐過所有國內有名的的紅茶。

不過莊凱最喜歡的還是武夷山的大紅袍,可惜以他前一世的收入,根本喝不起真正的武夷山大紅袍,別說是那三株母樹上麵的“貢茶”了。

“這茶葉叫大紅袍?這個就不太清楚了,我那朋友隻說這茶葉采自於武夷山某處懸崖之上。”

顯然左宗貴沒有聽說過“大紅袍”這個名字,但是這個茶葉的確采自於武夷山的懸崖,至於是不是那三株母樹上麵的茶葉,更不是左宗貴所能知道了。

左宗貴會不知道大紅袍也情有可原,雖然大紅袍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就已經被命名了,不過也是到了近代才被廣為人知的。

“不管是不是大紅袍,但是這味道確實是比我前世喝過的那些大紅袍要好喝太多了。如果有機會能夠獲得這種茶葉,送回去現代給藍富泉,這小子絕對會高興壞的。”

後世真正的野生武夷岩茶製造而成的大紅袍,存量並不是很多,市麵上的大紅袍基本上都是人工種植的,茶葉不管是口感還是品質,都比現在喝的這個差太多了。

藍富泉也是一個喜歡喝茶的人,所以這時候莊凱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有機會一定要搞一些送回去給藍富泉。

“張賢侄居然如此喜歡這茶葉,為叔這裏還剩下幾斤,等一下就讓下人包起來送給張賢侄了。”

所謂人老成精,這位左宗貴雖然是個武將,但到他這年齡了,對於人情世故肯定一眼就看透,所以看到莊凱這樣子,哪裏還不懂得怎麼做。

“啊!這多不好意思啊,這茶葉肯定非常珍貴,小子怎敢奪人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