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繼續商議(1 / 2)

44丈相當於140多米,根據史料的記載,當年鄭和最大的寶船不單單是長度140多米,那船體最寬的地方達到了60米。

不過根據這樣的長寬比,簡直不是船了,而是一個浮在海麵上的方形的宮殿,而這樣的艦船不要說船速了,就對海航的適應性根本就是個笑話。

更何況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這個“海上宮殿”那尾樓層數的設計,本身就是一種逾越。不說這一艘船適不適合航行,就說這艘船如果作為鄭和出航的旗艦,他鄭和非得被治上一個大不敬之罪。

“這個我知道,當年那一首寶船不過是為了永樂大帝作為檢閱艦隊的禦用船隻罷了,不過那些能人異士提供的資料,確實能夠造出巨大又實用的艦船,據我所知,那種巨艦不僅僅有近三十丈,更可怕的是,這種艦船可以裝載的火炮數量,超過了150門以上。”

為了說服兩人,莊凱不得不“劇透”,他對歐洲後期的那些一級風帆戰列艦具體的數據並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記得法國的那一艘瓦爾密號的籠統數據,所以這時候也稍微誇大了一點對兩個人說出來。

當然數字也許誇大一點,但並非沒有可能製造出來,因為莊凱計劃的戰艦火炮,可不是瓦爾密號那笨重的火炮所能相比的。

雖然計劃的戰艦火炮依然是前膛炮,但莊凱相信,隻要使用藍富泉收集的那些鋼材,所製造出來的火炮,不管是體積是重量,肯定要比瓦爾密號上的火炮要小非常多,這樣一來,船上增加一些炮位完全有可能的。

“這……這……怎麼可能?要說30丈長的巨艦或許有可能,可是一艘船上如何裝下150門的火炮,難道這些都是虎蹲炮?”

張慈安雖然對艦船的了解也不少,不過對於火炮就不是很了解了,所以聽到莊凱的話也沒有什麼異樣,但是徐光啟就不一樣了,他可是仿製過紅衣大炮的高級技術人員,所以一想到150門火炮,要裝在一艘30丈長的船上,直接就認為不可能。

“徐老師,我說的可是真的,到時候圖紙你看到了就清楚了,而且那些火炮可不是虎蹲炮,據我所知,不管是射程還是威力都遠超如今大明的紅衣大炮。”

聽到徐光啟把自己說的火炮當成了虎蹲炮那小玩意兒,莊凱可不幹了,雖然憑借現在的技術,他也沒辦法做出後膛炮來。

不過憑借那批特種鋼材製造出來的火炮,哪怕是前膛炮威力也絕對不小,如果自己再改良一下火藥的配方,紅衣大炮那一點威力和射程,絕對是屬於被秒殺的份。

“啊!張小友,這可是真的。如果真的擁有這樣的火炮,豈不是……不對,如果真有這樣的火炮,那應該裝配到整個大明的九邊……也不對,既然一艘船能夠裝下這麼多火炮,那證明著火炮的重量不是很重,那這種火炮的作用就不單單隻是用來守城的………”

聽完莊凱的話,一生致力於研究火炮的徐光啟震驚了。

的確,外行人或許不懂,但徐光啟知道,火炮的最大作用可不隻是防守,不過現在紅衣大炮的重量實在是太重了,所以移動非常的不容易,因此隻能放在城樓上進行防守。

如果真的有這種既輕便威力又大的火炮,那大明野戰這個最大的弱項必將得到彌補,這樣一來,大明又何須再懼怕北方的那些遊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