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4艘戰列艦已經呈一字形排列,擺出了標準的戰列線,而所有的船艏火炮已經進入了發射角度。
經過這段時間的實驗,這支艦隊已經實驗出了這種戰列艦的最佳作戰方式。
所以隨著鄭芝鳳的命令下達,4艘戰列艦的船艏火炮首先開火。
這門巨大的艦艏火炮發射並不是為了打擊敵人,而是為了校正彈道。
沒錯,隨著張凱將現代的彈道學引入到這個時代,他手下的這支艦隊已經不再是靠炮手的經驗來進行射擊了。
當然這得歸功於定裝火藥的使用,反正現在張凱的艦隊裏麵除了火炮不是後裝線膛炮,其作戰方式已經無限的接近現代火炮的作戰方式了。
隨著4聲巨大的轟鳴,4枚巨大黝黑的大鐵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呈拋物線朝著島嶼上海盜的陣地撲去。
當然之所以肉眼可以捕捉到炮彈的軌跡,但並不是說炮彈的速度很慢。
雖然黑火藥的威力沒有現在火藥大,但艦隊火炮使用的黑火藥是張凱進過改良的配方,加上顆粒化,現在黑火藥的威力可以說已經被發揮到了極致。
之所以能用肉眼捕捉到,那是因為這4枚鐵球實在太大了。
船艏炮和炮艙炮不一樣,底倉由於重心的考慮,所有每一層的火炮口徑都不同。
但是船艏炮隻有一門,所有沒有必要考慮太多,為了更容易觀察落點,所以直接采用了60多斤的實心彈,也就差不多英製單位68磅炮炮彈。
六十斤的炮彈實在是太大了,圓球彈體直徑達到了恐怖的200mm,所以它哪怕初速達到了每秒五百多米,還是可以憑借肉眼看到它的軌跡。
以張凱的視力,更是看得很清楚,這四枚圓形的鐵球在黑火藥的推動下帶著巨大的動能和慣性,很快就砸在了島嶼上。
不過準頭就沒有張凱想得那麼完美了,雖然四門68磅炮的瞄準點都是一致的,但是經過了四公裏多的運動,這四枚炮彈分別砸在了目標附近,竟然沒有一枚準確擊中目標的。
這還是在張凱使用了定裝火藥,並且已經給火炮加裝了機械瞄準儀的結果。
如果這個時代那種靠經驗來微調的火炮,哪這個彈著點的分部估計要更誇張。
“一輪試射正,各炮仰角上調2度。”
“一輪試射正,各炮仰角上調4度。”
口徑不一樣,火炮的拋物線角度也不同,所以隨著定點火炮的試射落點被各炮艙的指揮官捕捉到,立刻根據標準計算表格算出微調角度。
隨著炮艙指揮官的命令,各艙的火炮手開始搖動炮架,讓火炮的角度上搖到標尺刻度。
這時候火炮已經推出了炮窗,那就說明已經完全裝藥完畢,所以微調後,點火手就熟練的把點火孔的封紙撕開,快速的插入裁剪標準的火繩,再掏出打火機等待著炮艙指揮的發射口令。
沒錯,所有的點火手使用的都是煤油防風打火機,反正依靠著主時空的便利,這種成本價很低,又美觀耐用的打火機就成了火炮手們的標配。
“目標正角,發射!”
這時候炮艙指揮官把眼睛對準了身前的的瞄準鏡,當船隻行駛到合適的位置,目標進入了瞄準鏡中的預點紅點時,指揮官立刻果斷的發出設計的指令。
隨著指揮官命令發出,處於待命狀態的點火手立刻點燃火繩。
一溜排開的20門火炮,火繩被分成了4種長度,每5門火炮為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