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楚王世子放棄(二更)(1 / 3)

東宮

自從黃河決堤的消息傳入京城,皇太孫就沒有一日休息好過,每天都處在暴躁中。東宮伺候的宮人,稍微有點錯處,就會立馬被指責,東宮可以說是人人自危,宮人連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皇太孫很憤怒,他真是沒想到事情會到如今這地步!

皇太孫想不通啊!他不就是抽了河道那麼一點點的銀子,曆朝曆代,誰不動河道的銀子?怎麼他動了沒幾年,河道就出事,難道是老天爺在跟他作對不成!

皇太孫有時都想指著老天爺狠狠痛罵,為何要如此對他!

皇太孫心裏當然也隻能想一想,其他什麼也不能做。

皇太孫知道當務之急是趕緊度過這一關。

皇太孫仔細想了想,從頭到尾,他都沒有親自出麵過,應該不會牽扯到他的身上。想想事情都發生那麼久了,孝康帝如果你跟查到他身上,想必早就查到了。

可是孝康帝什麼也沒有做,可見他不會被發現。

皇太孫因而也重重鬆了一口氣,好在他謹慎,否則後果是不堪設想了。

皇太孫忍不住在心裏琢磨開來,該如何完美地解決這件事。

很快,皇太孫就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沒多久,孝康帝的案桌上就多了幾道奏章,那都是地方官上的奏折,雖然寫的內容不一樣,可是要表達的意思都是大同小異的。

奏折上說,這一次黃河決堤,是因為接連下了快一個月的暴雨。那暴雨簡直是百年難有一次,最誇張的還說暴雨是千年都難有那麼一次。

之所以下了那麼久的暴雨,是老天爺發怒,降下懲罰。

孝康帝看著這些奏折,臉上沒有一絲的表情。

陳忠知道孝康帝這沒表情就是最大的表情了。

孝康帝是氣壞了。要是孝康帝還願意對你發發火,表現出點怒意,那還好,可要是露出這樣的神色。那就說明孝康帝是真的氣到了極點。

凡是上了這樣奏折的官員,孝康帝立即派欽差將人抓進京城,連審都懶得審了。

朝堂上凡是求情的人,孝康帝也通通官降一級,至此,大家明白了孝康帝的意思,他已經做了決定了,誰也不許多說一個字。

皇太孫不知道他這法子哪裏出了錯,孝康帝為何要發這樣的火氣?

皇太孫在心裏嘀咕,可是在朝堂上他主動請纓去災區賑濟災民。

“太孫有此心是很好。隻是京城距離災區較遠,這一去怕是很浪費功夫和時間。朕想著韓王的封地還有楚王的封地距離災區近一點,就讓韓王和楚王派人去災區賑災吧。”

皇太孫的請求就這樣被打了回來。

皇太孫很不高興,這樣收服民心的好機會就從他的手裏白白沒了,這讓他如何能不生氣。

朝廷上的官員心裏也是各有各的想法。

韓王的封地距離災區是真的近,孝康帝給韓王下旨,讓他派人去災區賑災,這還是能理解的。可是楚王那兒就有些不太好理解了。

也不是說楚王的封地距離災區有多遠,那還真不是。可是楚王的封地距離災區跟韓王的比起來,真是顯得稍微有些遠了。況且都給韓王下了聖旨,為何還要給楚王下呢?這是不是有點多此一舉。

當皇帝的人是從來不會多此一舉的,那就隻有一個可能了,孝康帝認為這是很有必要。為什麼有必要呢?眾人的心裏開始琢磨起來。

孝康帝雖然下旨讓楚王和韓王派人賑災,但是不代表朝廷就一個人都不派了。孝康帝還是派了人去災區,選的領頭人就是萬易彬。

楚王和韓王那兒也很快得了消息。

楚王和韓王心思各異,隻是不管心裏如何想,得辦好孝康帝的吩咐的差事才是真的。

藩王無詔不能離開封地。

孝康帝的聖旨也寫得很明白,派人去。

派官員自然是無礙,不過這是個收服民心的好機會,自然是不能錯過。

本人不能親自去,那就得派給能撐得住場麵,擔得起事情的。

韓王想也不想地就派了韓王世子燕鴻。

楚王這裏第一個考慮的卻不是楚王世子,而是燕錦。

要說能力,燕錦的確是最出色的,不知道甩楚王世子幾條街。

可要說身份——

楚王世子好好地在那兒,略過楚王世子,選擇燕錦,這怕是會引起不少議論。

如果楚王真的下定決心打算廢了楚王世子,改立燕錦的話,那自然無礙,可問題是燕楚王此時並沒有這樣的想法。

因而,楚王這裏倒是耽擱下來。

不過楚王最多也就考慮個幾天,肯定也會很快做好決定,事情耽誤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