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李夢薇的呆毛(1 / 2)

國土局五樓會議室。

原本這裏隻是一個用來放置雜物,比如一些開會用的椅椅凳凳的地方,不過由於李工以及詹工等高標方案設計單位的到來,同時也是為了方便開展工作,於是就空置了出來,變成了現今高標項目組的辦公室。

李工為了做這個項目,似乎頭發都發白了。

每都感覺都有打不盡的電話,而且不是這裏出問題,就是那裏出問題。

最重要是,這項目他自己心裏麵也沒有底。

當很多時候陳舒欣問他,這個該怎麼做的時候,他自己其實也不確定。

更遑論陳舒欣這些實習生了。

不過起來……

陳舒欣並不能算是實習生了,據已經畢業兩年了,這次項目,似乎是陳舒欣她爸在地理研究所有關係,因此,就一起來了。

不過這些大家隻需要心知肚明就好。

更不用,地理研究所其實也不是什麼厲害的單位。

大概,就跟找了一份很稀鬆平常的工作沒什麼區別。

每次陳舒欣一有什麼問題,或者是跟著李工的另外一名專門負責做圖的男生有什麼問題,李工就得給兩人解決,如果連他都解決不了的,那就谘詢其他更加專業的專家。

比如前麵所提到的那個帶了一群學生也在做相關項目的大學教授,畢竟那個教授有一個項目已經通過了初審。

別人既然已經有了成功的案例,那麼為什麼不虛心地向人家學習。

這一……

李工就又打電話給了那邊,谘詢一些相關的問題。

當然。

這些問題當中,可不僅僅隻是陳舒欣她們的問題,其實在李工看來,陳舒欣她們所提出來的問題都不算問題,他畢竟是高工,考慮的東西自然比其他人都要高層次。

比如工程造價,比如砂石碎料等人工運輸費用計算等。

而在他谘詢這些問題的時候。

陳舒欣她們實話都還沒有做到這一步呢。

高標項目在李工看來,總共分為五個步驟。

第一,外業調查以及收集資料。

就是下到村裏去征詢村民修路、修溝渠的意見。將村民的意願,反映在圖上。這一步,其實就是之前吳健婷以及伍翠嬌都已經完成的。而收集資料則是整理地方縣誌、水文資料等,方便後麵編寫方案設計報告。

第二,製作規劃圖以及其他附圖。

規劃圖就不多了,最重要的一張圖,能夠反映項目接下來要做什麼東西,修什麼東西,以及什麼東西保持原貌,至於其他附圖……則是還包括道路、溝渠等的橫斷麵,縱斷麵圖,典型田塊設計圖。

第三,編寫項目方案設計報告。

這個有例子可以模仿,問題倒是不大,資料也應該是齊全,就是可能有一些比如要需要計算的,像是項目區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可能會涉及到一些平日裏陳舒欣以前連見都沒見過的分析方法而已,這東西在李工看來,教一個晚上不定就會了。

第四,確定單體工程造價,根據總投資削減認為沒必要的工程。

畢竟村民的意願歸村民的意願,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總不能每條路都給村民修,這是不現實的,隻需要把大部分覺得必要的修好,同時又把錢都花出去就行了。

第五,公示以及評審。

其實如今,在這五個步驟中,陳舒欣她們也不過才做到第二步和第三步而已,而且都是隻做了一點,而沒有做完,然而,李工就要開始考慮第四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