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怡心齋。
門外傳出太監的稟告聲:“李衛,請求謁見皇上。”
“宣李衛進來。”雍正放下毛筆,端起蓋盅呷了一口。
李衛走進房內,恭敬地磕著頭說:“奴才給主子,不,給萬歲爺請安。”
“平身,看座。”雍正微笑著問:“你什麼時候回來的?”
“回萬歲爺話,奴才一個時辰前回的京,到家換了衣服,趕緊來拜見萬歲爺。”
雍正點了點頭,“朕交給你的差事,辦得如何?”
“稟告萬歲爺,李煦被抄家籍產後,鹽商們紛紛上交積欠的銀子,有九個鹽商交的積欠明顯比所欠的銀兩多,其中有六個鹽商多交了一百兩,三個鹽商多交了五十兩。李煦的家眷、子女和奴仆,共計二百一十七口,被拉到街市上變賣時,不但沒有人買,而且還時常有人去探望,接濟。”
“曹家對此事有何反應?”
“據奴才暗中查訪,李煦被抄家以來,曹家一直沒有派人到蘇州。”
“李煦是曹寅夫人的哥哥,算是曹頫的舅舅。李家出了這麼大的事,曹家豈能袖手旁觀,不管不問?”
“奴才所報,全是實情,曹家確實沒啥動靜。”
“傅鼐家呢?”
“傅鼐家也沒啥動靜。”
雍正“嗯”了一聲,“說說你所見到的旱情吧。”
“據奴才一路仔細查看,由於去年旱了大半年,加上從去年臘月至今,北方僅下了一場小雪,南方僅下了兩場小雨,除個別地方下了一場毛毛雨外,大部分地區幾乎沒落一滴雨,旱情比較嚴重。江南一帶的麥子已開始枯萎,河南、河北的麥子已經幹得發黃了。不少地方的百姓,三天兩頭到龍王廟燒香、磕頭,祈求老天下雨。河北有個地方,竟發生了因求雨而暈死了兩個老頭、一個老太婆的事情;山西萬榮縣的張家寨和李家寨為了搶水澆麥子,發生了兩次械鬥,其中張家寨死十人、傷二十三人,李家寨死八人、傷十七人。另外,山西的一些地方,已經有不少村莊的百姓關門閉戶,外出逃荒了。”
雍正蹙了一會兒眉頭,“外界對朕,有沒有新的流言飛語?”
“外間流言,說萬歲爺當王爺時,就愛抄家籍產,現在當了皇上,比以前抄得更厲害了。市井中鬥牌時,有人故意把糊局說成‘抄家糊’,借以諷刺朝政,誹謗皇上,實在是可惡之極。”
“還有什麼?”雍正冷笑著問。
“奴才聽有人議論說,自萬歲爺繼位以來,老天故意一直不下雨,是老天對萬歲爺,”李衛頓了一下,咽回去“作惡造孽”四個字,“對萬歲爺的警告。”
雍正咬著牙齒攥了攥右手,“簡直是一派胡言,老天知道什麼!老天若是有情,早已老的不成樣子啦!”
“萬歲爺說得對,奴才也覺得他們說的是屁話,是狗嘴裏吐不出象牙,是屁股朝天——有眼無珠。”李衛抬眼看了看雍正的臉色,“奴才有一個主意,不知當不當說。”
“說吧。”
“奴才覺得,萬歲爺應該率領滿朝文武大臣祭天求雨,讓天下人知道萬歲爺愛民如子的真心,堵住那些小人、壞人們的臭嘴、狗嘴。”
“如果朕祭天求雨之後,老天仍不下雨,朕豈不是顯得更沒有麵子?”
“萬歲爺說得極對。不過,”李衛看了雍正一眼,“奴才回京途中,在京城郊外遇到一位老僧,他說,據他觀察天象,近期內京城必定有雨。”
雍正冷笑了兩聲,“僧道之人的話,不足為信,如果他們能夠懂天命、知地意的話,何必當僧為道!”
“萬歲爺,”李衛笑嘻嘻地接著說:“奴才以為,萬歲爺下旨,讓欽天監仔細觀察近期的天象,如果近期真的有雨下,萬歲爺不妨率領文武大臣們祭祀一番,以證明萬歲爺洪福齊天,老天並沒有為難萬歲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