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
桌子上的油燈火苗,笑吟吟地閃爍著。
曹霑坐在桌子左邊,樣子像在看書,其實在想心事。
李筱坐在桌子右邊,仍在聚精會神地刺繡。
過了一會兒,李筱停住刺繡,抬眼看見曹霑的神態,小聲叫了句“夫君”,接著說:“你又在想心事?”
“對。我一看見你辛辛苦苦地刺繡,總是覺得心裏有一種說不清的滋味,感到我對不住你。”
“我跟你說過多次了,別這麼想。雖說咱們的日子過得苦一點,但平安是福,你隻要能做成了你想做的事,就是成功。”
“俗話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可是,我一個堂堂須眉,竟然靠你賣刺繡維持生計,我心裏愧疚啊!”
“你千萬別這麼想。你若不是為了避免親戚們受連累,也不會走這一步棋。再說,旗中每月給你發的糧、銀,都在叔父那兒存著,咱們不過是因為不想讓他們知道下落不去拿而已。”李筱抬手攏了攏額前的頭發,“俗話說,知足者常樂。我覺得我如今的生活比在戲班子裏強過百倍,已經很知足了。你用不著為我愧疚,應當把心事用才你該做的事上才對。”
“你說,我走到如此地步,究竟值不值?”
“唐僧為了取得真經,曆經千辛萬苦,好多次都是死裏逃生;你若是覺得他值,你也同樣值。”
“你跟著我吃苦受罪,甚至於還得擔風險,究竟值不值?”
“白龍馬跟著唐僧一路上馱著行李等物件,跋山涉水,任勞任怨;你若是覺得他值,我也同樣值。”李筱深情地看著曹霑說:“我的性格你是知道的,認定的事兒決不反悔。隻要你堅定不移地當‘唐僧’,我就跟著你當‘白龍馬’。”
曹霑情不自禁地拱著手說:“謝謝‘白龍馬’!以後,我幹脆叫你‘白龍馬’吧。”
李筱拱著手說了句“師傅不必客氣”, “如今你的名字是林蔭,我的名字是竹葉,你還是別叫‘白龍馬’為好,以免因說順了嘴而招惹麻煩。”
“你說得對,我聽你的。”
李筱微笑著說:“吃晚飯時你許的願,該兌現了。”
“講有關金聖歎的事?”
“對。”
“金聖歎,原名喟,又名采,字愛和,又字若采。明亡後,更名人瑞,他因《論語》中顏淵為歎聖、曾點為聖歎,因此更字為‘聖歎’,寓其為曾點之流以亞之。傳說,他取‘聖歎’為字,與一個牧童有關。金喟小的時候,由於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被人們喻為小聖人。一個風和日暖的春日,金喟到郊外太湖邊踏青,品賞湖光水色。當他準備返回時,看見一個牧童手拿竹笛斜坐在水牛背上,於是走過去搭訕起來。牧童站在牛旁邊跟金喟說了一會兒話,問道:你就是人們常說個小聖人?”曹霑看了李筱一眼,接著說:
“金喟滿不在乎地說:沒錯。牧童說:既然你是小聖人,肯定啥都懂得。我給你出個謎語,如何?金喟覺得這是顯示自己才學的好機會,於是高興的說:好哇!你出吧。牧童挺直身子站在水牛旁邊一動不動,也不說話。金喟急了,說:小童子,你怎麼還不出謎語?是不是想不起來啦?!牧童說:我站在這兒,就是謎語,謎底打一字。金喟想了好長一會兒,依然沒有猜出謎底,紅著臉說:我一時猜不出來,隻好回去慢慢想了。牧童笑嘻嘻地說:你這個小聖人竟然被我這個小牧童給難住了!沒想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