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此時的張錚在得勝歸來之時,他跟自己的兄弟、當朝皇帝趙旻連飲了三天三夜。在這三天三夜裏,張錚跟自己的兄弟說了許多話。
這兩兄弟倆,還把趙旻的七個子女都叫了過來,這些孩子看著自己的父親和伯父,他們都認真地凝聽著伯父地教誨。
在趙旻與張錚這對兄弟倆喝醉之後,兩兄弟躺在一起,都是哈哈大笑。他們兩兄弟彼此之間不曾有任何的隔閡,也不曾因為皇位和江山而影響他們兄弟之間半點的感情,他們對彼此十分信任。張錚為能夠擁有這樣的兄弟,感動分外的開心。
不過,第二日,張錚卻上奏了自己的辭職奏疏,連續上了九次,趙旻也不同意,因為趙旻與自己的兄長是生死相托的關係。趙旻知道自己的兄長想的是什麼,自己的兄長並不是防止什麼功高震主、兔死狗烹,而是為了自己的權利的穩固,畢竟有兄長這位雄據一方的江南王存在,那麼自己的皇位根本就絲毫得不到穩固。他知道兄長,正如兄長知道他,其實兄長知道,如果兄長真的要求割據江南,他這個兄弟絕對會同意。在自己這位皇帝心中,這皇權根本就在自己的心中沒有任何的分量,他之所以如此兢兢業業地治理朝政,不過是為了讓乾宋帝國的百姓們能夠安居樂業,但是若是要以犧牲自己的兄長、愛妻或者孩子為代價的話,他寧可不要這個皇位。他可以為了正義、為了公理,可以做到大義滅親,但是他永遠做不到用自己親人或者忠臣的命為自己開脫。
所以,就算是張錚連續上了九道辭職奏疏,趙旻也一概不準,甚至還不斷地為自己的兄長加官進爵。
總之,如今的滿朝文武可都不敢說什麼,畢竟人家江南王為百姓們的所做之事,他們這些人加起來,一輩子都做不到,他們敢說什麼,配說什麼。甚至,滿朝文武都看到,人家這位江南王一回京,就將兵權交給了當朝的皇帝,一連上了九道辭職奏疏。這位江南王如此與陛下生死與共、毫無私心,他們自問自己的德行配說人家江南王麼?所以,滿朝文武根本就不敢說什麼?
而張錚也知道自己這位兄弟的心思,不過在他準備上第十道辭職奏疏之時,他卻突然發現了有個時機,能夠讓他安心地離開了。那就是,西部草原上突然出現的一個名為炎秦部族的草原部族,在不斷地發展強盛起來之後,其目光徹底瞄準了此時的乾宋帝國。
龍騰十三年七月,炎秦部族突然襲擊了乾宋帝國西部邊陲城池——皋都城,屠滅了全城。乾宋帝國西部邊陲情況危急,隻是此時的乾宋帝國皇帝趙旻卻正在為自己已經染病在床的兄長張錚擔憂。
當趙旻在自家兄長張錚的病榻旁,聽到這一軍情通報之時,突然躺在病床上的兄長,卻突然精神一振,他對自己的兄弟趙旻說道:“兄弟,兄弟,這是我最後一場戰爭。兄弟,你該知道,大丈夫立於世間,怎能夠死於病榻之上?兄弟,為兄知道你的性格,你肯定會禦駕親征,可是如今的朝廷,離不開你。讓為兄替你去吧!為兄就算是死,也要為兄弟你打下一片安穩太平的江山。兄弟,哥求你呢!哥寧肯馬革裹屍,也絕不想死在這臥榻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