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開樾王李衷, 此次起兵的另外三位親王為閬、貝、邵。他們與樾王一道, 封地都分別在劍南道與嶺南道。除了樾王李衷與惠帝為同母胞兄弟外, 其餘三王皆為高宗妃嬪所生。而其中的貝州王與邵王的封地因分別與閬州王接壤,他們三兄弟之間還經常有矛盾產生。

為了李家的天下,這四名素來往來並不多的兄弟們湊到了一起,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為了我李氏江山, 咱就先擱置爭議,一致對外吧!

盡管決定了要團結起來打倒呂家, 貝州王與邵王, 依舊非常嚴肅地對閬州王擺明了立場:盡管我們決定要幫助你們打架了, 但是我們封地接壤那幾百裏水田, 幾百裏山林的歸屬,還是要抽空再掰扯掰扯!

好!好!沒有問題!咱親兄弟, 好說話, 談錢傷感情!咱把呂惡婦攆下台,莫說幾百裏水田和山林,那是幾千裏江山,就緊著咱哥四個分啊!

在樾州王的強力壓製下,閬州王與另外兩位絮絮叨叨的王爺終於達成了初步共識, 倒呂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

呂吉山精通政工業務賽過軍事業務, 對這四名王爺之間的溝溝橋橋算得上是了如指掌。他率領二十萬大軍馬不解鞍, 不分晝夜奔襲了半月,便抵達了樾王李衷的封地門口。

樾王李衷趕緊派出使臣通知自己那三位兄弟趕緊派兵支援,可是卻隻有閬州王出兵了, 其他兩位王都因為沒有準備充分,而遲疑不決。

貝州王與邵王之所以“沒有準備好”,是因為呂吉山的特使先於李衷的使臣立在了貝州王與邵王的麵前,他們帶來了呂吉山的親筆信。

呂吉山叩拜貝州王(邵王)足下:知您近來康健,吉山不勝歡欣!王爺為李氏宗嗣,受高宗皇帝器重,得以封爵稱孤,放眼當今李氏子孫,各有封賞任命,位置高下有致。無不腰係紫綬絲帶,掌管金印,參預籌劃軍國大計,坐輕車豎旄節,身負保衛邊疆的重任,爵位亦可傳給子孫。這是何等的威風啊!

如今吉山聽聞王爺您正試圖拱衛樾王進攻京都,奪取大寶。並沒有其他原因,僅僅因為王爺您內心思慮不足,又聽信了外麵流傳的謠言,一時迷惑錯亂。故而吉山今日便試圖將當下之厲害關係與王爺您說道說道。

當今天子缺位,便由呂氏太後代行執印。太後娘娘對臣下赦免罪責,隻求其建功立業,不計較過失加以任用,以赤誠之心待天下之人,使一切懷疑動搖的人都安定下來。這一切都為王爺所熟知,不需要吉山一一細述了。古有朱鮪,殺了光武帝的哥哥,但漢光武帝並不因之而疑忌。何況王爺與太後並無任何仇怨,而王爺反倒以功勳見重於當世。迷途而能知返,這是先賢們所讚許的,迷途不遠而歸來,更為古之典籍所褒揚。當今太後輕於刑法而重施恩惠,王爺在封地的家宅完好,親戚安居樂業,姬妾環侍,子孫滿堂。您心裏可要好好想一想,這當下的生活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如今百姓安居,天下太平,樾州王覬覦大寶,欲行竊國之倒行逆施,除了他自己的親信,王爺您還能找到能對樾州王揭竿呼應的人了嗎?樾州王逆天道而動,必為天下人所唾棄!如若王爺您知難而上,為這一心懷鬼胎之逆臣奔走效勞,難道不覺得可悲嗎?更何況吉山已率二十萬大軍扼守劍南道,李氏叛臣馬上就要受縛至京城蠻邸,懸首級於槁街。而王爺您卻欲如魚遊於燒沸水的釜鼎之中,如燕子築巢於搖蕩的帳幕之上,這不是太令人迷惑不解了嗎?

望王爺盡早作出妥善安排,自己爭取幸福的前途。王爺您若猶豫因循而不知改過,可要好好考慮吉山的這番話。聊以此書表達往日的情誼,望您詳加省察。呂吉山叩拜。

收到書信的貝州王與邵王果然十分周到地款待了呂吉山的特使,貝州王甚至派人送來了一車嶺南才有的特色山珍,要特使帶回中軍,送與呂將軍與眾軍士們嚐嚐鮮。眾將士們奔襲千裏,辛苦啦!

呂吉山暗笑,他斂下心神,一麵看兵點將,調配好兵馬準備展開清剿行動,一麵往樾州境內派發傳單。

呂吉山深深懂得宣傳的好處,文字上的好話有時比刀槍還有力量。呂太後當政以來國富民安,樾州作為西南邊陲最富饒的州郡,有沃野千裏,為西南諸州郡的重要交通樞紐。向來都是民窮則匪亂,從沒聽說過哪個有錢人去造反的。樾州百姓過慣了好日子,怎能不清楚樾王李衷與中央王朝的力量對比?

隻是如何使樾州人民明白大軍平叛的意義,怎樣解除樾州官僚地主對朝廷的恐懼心理,瓦解樾王軍士的軍心士氣,這是擺在呂吉山眼前的最大問題。呂吉山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刀劍石炮沒有作用,有用的是他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