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兒給我講過林家這兩處樓盤的銷售情況,目前銷售勢頭非常好,雖然開盤沒多久,已經一口氣賣出近一百套樓房了。翠雲莊園銷售也很不錯。
有時候我想不明白,這個世上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在喊房價太貴,都在咆哮要買一套小房子就這輩子都要當牛做馬了。可是地產商的房子一直賣得很好,新蓋的不同檔次的樓盤一開盤,就有無數購房者從四麵八方湧過來。
表麵看上去有錢人好像真得很多。
實際上這裏頭的原因很複雜,其中最重要的依然是貧富差距的問題,有錢人可以變著法兒多買幾套房子,因為這是一種值得信賴的投資方式。因為房價好似永遠都不會下跌一樣。
那沒錢怎麼辦?沒錢人也得有地方住不是?沒錢人也得結婚生子是不是?於是沒錢人也得砸鍋賣鐵四處湊錢來買房子,交了首付,然後一輩子慢慢給地產商當牛做馬。
試想地產界如果沒有首付這一形式,我看能買得起房子的有幾個人?
就像我們這些八零後,如果所有的房子沒有首付這麼一說,即使祖上三代全部的積累也不一定買得起一套房子。靠自己就能買上房子的八零後一代,絕對算是混得比較成功的了。
蝸牛啊蝸牛!像極了蝸牛!雖然有套房子,卻一輩子要背著這套房子生活了!
正這樣想著,我和杜峰已經快奔到售樓處門口了。
裏麵傳來嘈雜聲,不對,不像是人們爭先恐後買房的那種喧嘩聲,而是像是兩幫人發生爭執時造成的那種吵架聲。
我和杜峰對視一眼,倆人的眉梢不由微微皺起。
我們加快腳步奔到售樓處門口,我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肯定出什麼事了!
果真是兩幫人在發生爭執,準確地說不再爭執了,盡管開始是由爭執開始的,現在這種爭執已經升級了。#@$&
一幫人是鵬程地產的工作人員,一幫人是身份不明,看樣子是購房者。
聽他們爭執聲,我隱約聽明白了。
好像是購房者發現了鵬程地產在手續不全的情況下,就開始售房了。
這種情況常見,有時候開放商為了不影響開盤,在個別不那麼重要的手續上是無法一下子完全到位的,因為政府辦事的程序是很嚴格的,要有很長一段時間的靜候期。
偏偏不幸遇到了一位律師身份的購房者,而且還是一位愛較真的律師!%&(&
他無意中發現了這個情況,感覺自己受到蒙騙,恰好這裏售樓小姐那天麵對這位律師身份的購房者時態度有問題,造成這位律師非常不滿,才決定給鵬程地產一點教訓。
今天這位律師就是想來搗亂,煽動購房者情緒的。
如今購房者和房地產商的矛盾很深,購房者對房地產商普遍持不信任態度。這就有點像如今的醫患關係,患者普遍對醫生持不信任態度,因此很小的事情都有可能被無限放大。
現在的情況即是一個很顯著的例子。
經過那律師一煽動,所有購房者普遍感覺受到了蒙騙,因為老百姓對房地產商的很多內幕都不太了解,突然聽說自己要買或者正要買或者已經買到手的房子是手續不全的房子,他們內心的怒火當然很容易就被煽動起來了。
即使那些要買房或者正要買房,還未簽訂手續的購房者,也會成為鬧事者的附庸。道理很簡單,他們的潛在利益受到了威脅和挑戰。
這就像醫鬧,即使不是當事者,也會成為鬧事者的附庸。因為是人都可能生病,生病就要去醫院,去醫院就要麵對醫護人員,他們會想這樣的醫療事故都有可能落到自身頭上,這就是他們的潛在利益受到了威脅和挑戰。
於是他們就會成為鬧事者的附庸,因為他們的利益一致,在他們潛意識裏會認為該懲治一下醫院或者醫護人員,規範醫療秩序,這樣或許哪天他們生病住院了,那樣的醫療事故就不會落在他們頭上了。
這就是公眾心理,我之所以會這麼想,是因為我最近在翻法國社會學家勒龐的一本著作《烏合之眾》,這本書就是研究公眾心理的,一個人獨處和一群人共處,每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言行是不一樣的,人獨處的時候比較理智,比較有主見,人群處的時候可不同了。
掌握公眾心理,對一個商人同樣重要,這本書是諸先生推薦我看,說看了對我會有幫助。
鬧事者為了自身利益,即使互不相識,卻已經達成了聯盟,跟鵬程地產的工作人眼對峙著。
“讓你們領導出來說話!”那個律師道。
“對!讓你們主事的人出來!”另一個附和道。
“出來!不出來給個說法!這事兒沒完!”另一個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