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遭遇戰(1 / 2)

黃泥古道躍馬蹄,揚鞭直指綠蔭堤。四匹鍵馬帶起一拋塵土,斜下的夕陽將餘輝照在領頭的少年身上,談談的金耀下,緊皺的眉頭讓少年有一顧憂鬱的氣質。

並馬立於坡道上,四個人拉慢了馬速。緊跟著少年身後留著山羊胡子的中年男人目光隱憂,不停在四周觀察著,其後的兩個強壯漢子全神警惕,一隻手牢牢扣在了掛在馬邊的布卷上。

山羊胡子給自己馬加上一鞭,追上前頭少年,喚道:“少爺,有些不對勁,石頭說契丹人已經逼於數裏外,而這方圓幾裏有好幾個村莊,但是我們一路行來卻沒見到有一個逃難的。”

這幾人正是李承祖一行,易州城池周圍有不少村子,他們如蜘蛛網一樣分布在易州各個地方。張莊和易州有10裏之遙,如果馬匹全速奔行,也不過刻鍾時間,但這僅僅是帳麵上算計。跑在道上就不是這樣的了,因為路不可能是直線,而且必然要經過一些沿路村莊,那麼沿路要消耗的時間必然要多的多。

山羊胡子李忠的話提醒了李承祖,太安靜了。這種安靜下帶著危險的窒息,如暴風雨中的安然片刻。他的心的微的緊縮,目光從坡道遠遠望去,耳邊已經想起烈馬的嘶鳴,一種本能的直覺,前方有危險。

李忠和李家大漢兄弟掃視了一下,兩人會意,開始解開掛在馬邊上的布卷,那層層包裹中露出了裏麵的秘密,兩把長柄的,那雪亮的刀身發射著太陽光芒,將李承祖好奇的目光刺的眯了起來。

而仆刀隻是一種步軍的製式武器,它帶有著長柄,刀身比大刀略短,刀背厚實,攻擊有力威猛。在宋代仆刀是步軍重要武器之一,由於它的效果好且價格便宜,宋代無論軍隊還是綠林中的土匪,都是裝備相當數量的仆刀,《水滸傳》裏的赤發鬼劉唐使的就是仆刀。

隨著仆刀之後,從卷布裏拿出的是兩具弓弩,下有握柄,上有彈弦,看其規格和大小應該是單兵弩,再後則是數包弩矢。

李承祖看著那小巧的弓弩眼神驚歎,早聽說宋弩精巧,宋代的弓弩不但遠超前代,更是永決了後代。宋人因為受到馬匹的限製,導致作戰部隊以步兵為主,但是以步兵要對抗騎兵的遊牧民族則要靠遠程打擊。弓弩則是缺馬的漢民族對遊牧民族最大的優勢,弓和弩是不同的概念,弓是一種原始武器,靠弓弦的彈力直接推動箭支發射,弩則可通過機關積蓄彈力,瞄準後再扣扳機發射,力量和精度均大大優於弓。漢族軍隊其實大部分是用的弩而不是弓,隻是習慣上稱之為“弓弩”。弓的彈力一般是幾百牛頓,宋將嶽飛和金將韓常可以開1500牛頓(三石)的硬弓,是史書記載的最高紀錄。弓的射程一般隻有一百多米,有效射程不到一百米,而且非常費力,基本上不能瞄準,一般的士兵連續射擊十餘次就會非常疲勞。清朝康熙說他曾一天射了318隻兔子,屬於牛皮吹破了的情況。

這也就是初期的火槍各方麵性能都不如弓箭,卻能淘汰弓箭的主要原因,打火槍基本上不費力。然而,弩卻比弓優秀得多,弩可以用各種姿勢上弦,因此也因為姿勢分了弩的種類,用手臂直接上矢的叫臂張弩,用腳蹬上弦的是蹶張弩,還有躺著有上弦的的叫臥張弩.用雙腳蹬上弦力量就比手拉弦大得多,也不容易疲勞,其中北宋最出名的蹶張弩就是神臂弓,其射程在370步,大概現在460米內還可以入木半身。史書說“神臂弓,實弩也。以山桑為身,檀為弰,鐵為槍膛,鋼為機,麻索係劄,絲為弦”“射三百步,透重劄”。

同弓相比,弩上好弦再瞄準,精度大大提高。同樣是嶽飛這個人,可以開八石的腰弩,幾乎是弓的三倍。秦國的大風弩就已經體現了極高的機械製造和工業水平,大家在張藝謀的《英雄》中看到秦軍弩陣其實並非誇張,隻是隊列不一定有那麼整齊,而且弩這樣的武器是和火槍一樣的直線武器,不可能進行覆蓋式的拋射攻擊,因此宋人采用三組輪射的迭射法,這可以算是最早期的輪流射擊。

從秦開始,弩弓在漢人軍隊的地位越來越重,在實戰中也發揮奇跡般的效果。漢武帝時期的李陵以5000步軍硬抗匈奴8W騎兵,最後是矢盡糧絕才失敗,這相比後世幾W步兵還被幾千騎兵打敗簡直是天地之差。而起決定作用的是因為李陵的軍中裝備一種弩車“武鋼車”,三國時期的蜀相諸葛孔明的連弩更是神來之做,不過已經失傳了。

而宋人用弩已經達到及至,弩隊幾乎是一隻部隊核心和主要輸出方式,而宋弩種類之多,用在各個方麵,單步兵的神臂弓,其後升級的克敵弓,放在城牆的床子弩。床子弩因為需九頭牛通過一個輪盤來上弦,故而又稱九牛弩,其弩支粗如兒臂,射程兩三千米,盔甲和城牆都很難抵擋。弩箭已經在宋軍作戰體係中占據了最重要的地位。

而弩弓是一種複雜機械武器,弩手都是些技術人員,特別是大型弩。不過李承祖注意到,李文和李武手中的弩設計精巧,操作也簡單的臂張弩。

這個弩很人性設計了一個短小握把,可以單手射弩,而弩機之上裝有機括和拉杆。隻要一拉拉杆,弩中機關會帶上弩弦,巧妙設計可以讓人一手握弩一手上弦,而拉杆不僅容易操作,也極大節省了弩手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