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此一鬧,親戚自然是走不成了,李曉寧先打保險公司電話來定損,然後又把車送到4S店維修,整整忙活了一天,回到家時都快到晚飯的點了。
李曉寧剛剛走進家門,就看見母親手裏拿著一個快遞信封站在那兒,臉上若有所思。信封已經打開了,裏麵一份大紅請柬。見李曉寧進來,便說道:“曉寧你看看,剛剛從燕京寄來的。”
李曉寧疑惑地接過請柬,打開來發現這是一份壽宴請柬,請的人是李衛傑、吳月娥夫婦,看來對方還不知道自己父親過世的消息。但是壽宴的主人和發請柬的人卻讓李曉寧為之一驚。
那是兩個沉甸甸的名字——關鵬舉和關建國。事實上,關鵬舉這個名字,少有幾個人不知道的,那可是立有赫赫戰功的開國元勳啊,雖然早已經退休了,但是作為為數不多還健在的國家元老,直到現在也是跺跺腳都能讓四九城地皮顫三顫的主兒。至於關建國,李曉寧現在就更為熟悉了,那是外交部副部長。
看到這兒,李曉寧疑惑了,因為他們家一直清貧,從來沒聽說過跟關家有什麼親戚關係,為什麼現在關鵬舉的九十大壽會請他們呢?
望著兒子眼中的疑問,吳月娥緩緩講出了其中的曲折。原來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在邊界爆發了一場長達十年的自衛反擊戰。就在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關建國被父親送到了前線鍍金,任職偵察連長,而李曉寧的父親李衛傑就在同一個連隊。
關建國雖然是官二代、公子哥,但是作戰卻特別勇猛,甚至數次孤軍深入敵後,在屢立戰功的同時,卻也多次遇險。有一次遭遇敵人伏擊,先是地雷,然後是機關槍和火箭筒,小分隊的隊員幾乎全部戰死,關建國也被近距離爆炸的迫擊炮彈直接震暈,幸虧李衛傑不畏艱辛,愣是拖著受傷的身軀從死人堆裏把關建國背了出來。
俗話說人生四大鐵: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一起嫖過娼,一起分過贓。李衛傑不但和關建國一起扛過槍,還一起受過傷,再加上這份天大的救命之恩,所以無論是關鵬舉老爺子還是關建國都對李衛傑感激涕零。關老爺子甚至發話說:隻要是他力所能及範圍之內的要求,無論是求官還是求財,李衛傑隨便提。但是那個時代的人都是非常淳樸的,李衛傑非但什麼要求也沒提,而且因傷從部隊複員之後,更是低調地回到了老家,終其一生對這件事隻字不提。
李衛傑不提,但是關家卻也不敢忘,關老爺子是個恩怨分明的人,囑咐全家一定要照顧好李家,所以在其後的好長一段時間,凡是逢年過節,關建國都要親自登門表示感謝,好長一段時間,關李兩家都走的很近。有一次兩位好兄弟坐在一起喝酒的時候,更是當場拍板決定:以後二人生了孩子,如果都是男孩就結為兄弟;如果都是女孩,就結為姊妹;如果一男一女,就結為夫妻。
說來也巧,後來兩家生的孩子正好是一男一女,李衛傑生的是兒子,就是李曉寧,關建國則是生了個女兒,叫關雅琳。
如果事情一直順著往下發展的話,李曉寧現在也就不需要自己付出這麼多的奮鬥了。然而,人世間的事情永遠也沒有真正的公平可言,李衛傑和關建國雖然都是立過戰功的英雄,但是因為出身不同,其後的發展境遇也是有著天壤之別。李衛傑複員之後,在老家一直務農;而關建國卻沒過多久便進入國家機關工作,其後更是一路平步青雲,現在更是已官至外交部副部長了。
關建國雖然非常重感情,但是隨著官職越來越高,受到的限製也越來越多,官場自古如此,有時候你不想端官架子也得端著,不然就會被其他的官員輕視。所以,關建國雖然自己不想跟李衛傑生分,也被形勢所逼,漸漸地走的遠了。原來是自己親自登門問候,後來慢慢改成電話問候,再後來慢慢改成秘書替自己電話問候,再後來就直接斷了聯係。至於什麼孩子的娃娃親,就更加不用談了。
不過李曉寧的父母都不是熱衷權勢之人,本來也就沒指望什麼,麵對這種情況也並不感到失落,隻是安心生活,對與關家的這層關係閉口不提,所以就連李曉寧都不知道自己家還能跟開國元勳扯上關係。
現如今,關老爺子已經九十歲了,說句不好聽的,眼瞅著就要去見馬克思了,關建國還想在政治生涯上更上一層樓,所以趁著父親大壽的機會,遍請親朋,一方麵是給老爺子熱鬧熱鬧,另一方麵也想趁機再撈一點兒政治資本。在擬定邀請名單的時候,關老爺子又想起了李衛傑這位大恩人,囑咐關建國一定要把李家人全部請來讓自己再當麵感謝一下,這才有了這麼一份請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