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李曉寧的話,袁克功情不自禁地皺了皺眉頭,但是並沒有說話,他等著李曉寧給他解釋。
李曉寧接著說道:“大家也都知道,我們新邳縣是有名的貧困縣,縣上財政非常緊張,資金調度困難。我縣財稅收入總量偏少,且增長後勁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上級轉移支付補助過日子。裏麵的原因當然有很多,但是拿不出錢來確實是事實。”李曉寧說的其實很客氣,縣財政緊張的原因確實有很多,但是三公支出數額較大是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我不要聽困難,我隻要聽你們要怎麼辦!”袁克功大手一揮,帶著幾分怒意地說道。
李曉寧並不驚慌,沉著地答道:“五十萬肯定是不夠救災用的。而且發錢並不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我的想法是發糧食,但糧食不要無償分配,最好是半價,另一半價由縣裏補足,這樣五十萬就可以買到一百萬的糧食,人均可以分到口糧一百多斤,可以維持三個月的用度。如果市裏或是省裏能夠再拿出三五百萬來協助我們救災。這樣來來年的種糧也就都有了。”
“這個沒問題。”袁克功立刻點頭答應道,“省裏可以補助你們五百萬。文明同誌,你們市裏出多少?”
蘇文明回頭看了看秦鳳翔,秦鳳翔便上前一步說道:“市裏可以出三百萬。”
“好!就這麼定了。”袁克功雷厲風行地說道,“八百萬的救災款必須確保都用到災民身上。這件事就由李曉寧你來落實。”
眾人立刻熱烈地鼓起掌來。
袁克功抬手製止了眾人的鼓掌,沉聲說道:“先不要高興。這隻是非常時期的應急手段,靠救濟終歸是治標不治本。關鍵還是拿出個長遠發展的計劃。既然大家都在,那就現場討論一下吧,看有沒有一個解決根本問題的好辦法。連玉,你是一把手,你先說。”
連玉腦子裏根本沒有這方麵的思路,猝不及防之下,哪裏說的出來,隻好硬著頭皮按照報告的路數說道:“在上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我縣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關於加快農業發展的一係列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認真落實中央強農惠農政策,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強化措施落實,農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連書記,今天這個場合,成績就不用談了。我想聽聽你們下一步的打算。”袁克功沉著臉打斷了連玉毫無營養的發言。
連玉紅了紅臉,擦了一把汗,接著說道:“這個,這個下一步。我們將以中央和省市的各項要求為指導思想,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完善農業服務和保障體係,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優化農業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產品競爭力……”
“連書記,秘書的工作還是留給秘書吧。我隻想聽聽你對未來發展的真實想法。”袁克功再次打斷了連玉的長篇累牘。
“想法,啊,想法!”連玉再次擦了擦汗,眼神渙散地說道,“這個,這個。一是要堅持市場導向,注重效益原則。二是要堅持依靠科技,集約經營原則。三是要堅持龍頭帶動,產銷互動原則。四是要……”
“四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持續發展原則。是不是?”袁克功沒好氣地說道,“你還要堅持產業發展與資源保護並重、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並重,最終實現農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是不是?”
“是是是……啊,不是,不是……”連玉開始語無倫次起來。其實這也怨不得他,平時上麵領導下來視察,哪裏有問的這麼具體的?就是彙報工作,也都是說的這些假大空的報告內容。連玉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縣委書記,腦子裏平時想的都是爭權奪利,更上一層樓,什麼時候想過該怎麼發展啊?
袁克功訓完連玉,又衝其他人問道:“你們呢?有什麼想法?什麼指導精神,什麼原則之類的就不要說了,報告寫的比你們好的大有人在,我隻想聽具體的措施和辦法。”
包括蘇文明和秦鳳翔在內的眾人顯然都沒有充足的準備,空話、套話袁克功又不讓說,於是大家夥誰也不先開口,一時有點冷場。
李曉寧看了看,然後說道:“我是分管政府工作的,我來說說吧。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按照我們縣的自然地理條件分為三個區進行發展。
具體規劃是在北部低窪地區發展漁業和水產養殖業。北部的四個鄉鎮處於滯洪區,既然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就把這個不利條件轉化為有利條件。培育規模高效特色水產品養殖,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漁業主導產品。我初步了解了一下,北部四個鄉鎮可利用養殖麵積近十萬畝,如果措施得當,每年的漁業總產值可達到五億元以上,人均效益可達到3000元。這還隻是按照普通漁業來計算的,我們還可以開展觀賞魚養殖等特種高效養殖項目。然後再建立一支專業運銷隊伍,發揮我們地廣勞動力便宜的優勢,產品肯定能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