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黑與白(1 / 2)

雖然一開始說好了是去茶館,但是龍凱達的瑪莎拉蒂總裁還是直接開到了郊區一家會所——凱達山莊。這是龍凱達自己開的會所,平時主要用來接待官員用的。

出乎李曉寧意料之外的是,凱達山莊並不是他想象中那麼金碧輝煌,反而整的非常典雅上檔次,這讓他不由地對龍凱達又高看了幾眼。

其實賓主雙方都明白今天晚上的這次會麵為的是什麼。可是龍凱達再一次表現出了他的高明。酒桌之上,他既沒有安排什麼陪酒女,也沒談一句跟水泥廠有關的話題。反而是盡情地侃起了大山。令李曉寧刮目相看的是,龍凱達外表雖然看起來很大老粗,可是懂的卻一點兒也不少。什麼曆史典故、人文風情、時尚體育,隻要是李曉寧提到的話題,他都能聊的似模似樣。

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龍凱達還講了很多新邳縣黑道上的趣事,以及不少新邳縣官場上的秘聞。李曉寧其實也明白,龍凱達這是在趁機炫耀,炫耀他在新邳縣黑白兩道通吃,但是李曉寧也不得不承認,龍凱達炫耀的非常藝術,一點兒也沒引起他的反感。

事實上自從上次龍凱達去過自己的辦公室之後,李曉寧便讓侯修才查了一下這個用純金打造名片的地產商人。

侯修才在國安局有著很深的關係,查一個企業老總自然不費什麼事,結果很快就出來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個龍凱達看起來大大咧咧的像個草包,誰知道他的發家史簡直可以用傳奇來形容。

龍凱達就是新邳縣本地人,地地道道的窮苦人家出身。小學到初中成績都很好,但是初中以後就因為家裏沒錢輟了學。輟學之後,龍凱達並沒有跟同村其他的孩子一樣去打工,而是跟著一個黑老大混起了黑社會。從最開始拿刀砍人收保護費做起,到現在開公司做老板。從交不起幾十塊的學費而輟學,到現在身價幾十億;從當初黑白兩道被追殺,到現在黑白兩道都看他臉色。

調查結果很簡單,隻有幾張紙,但是李曉寧自己可以想象的出龍凱達當初一定吃了不少苦,而且這麼多年,他肯定沒少做壞事。而且,這個人能從最底層走到今天,肯定是個心狠手辣的人,為了利益肯定什麼事情都能做的出來,不然他也不可能走到今天。

如果放到以前,李曉寧是絕對不會跟這樣的人打交道的,因為那時的他對黑與白,對與錯的認識還非常簡單,認為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錯就是錯,對就是對。但是現在,他已經逐漸成熟了,他已經開始明白:對與錯是相對的,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也沒有絕對的黑與白。

就拿眾所周知的王莽來說。那個時候,朝廷重用外戚,王莽的姑姑王政君貴為皇後,然後是皇太後,再然後是太皇太後。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王家幾乎人人都驕奢淫逸。唯獨王莽,始終粗布陋衣,淡茶糙飯,“與老百姓打成一片”,廣被稱讚。甚至後來王莽位極人臣,謙恭、儉樸、忠誠、克己等種種美德也未曾稍減。說起來絕對是個值得稱頌的正人君子了吧?

可是後來呢?王莽“翅膀”逐漸豐滿,終於在朝野一片稱頌聲中露出其廬山真麵目,他毒殺了十四歲的平帝,挑選了兩歲的劉嬰做兒皇帝,自己當起攝政王。這還嫌不夠,最後幹脆自己篡漢,做了十五年的皇帝。

跟王莽相對應的就是周公。在他盡職盡責為成王著想,當攝政王平亂的時候,卻滿天下流言,說他欲取而代之。不過周公對流言泰然處之,把國家管理得井井有條,等待成王長大成才把權力都交回去。

為此,白居易曾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複誰知。”

用當時人的眼光,沒有篡權前的王莽、做攝政王時的周公,一個是頌揚聲一片,一個是流言蜚語滿天,可是在後來的曆史評價中,一個是亂臣,一個是忠臣,可以見對與錯是具有時間相對性的。

李曉寧之所以願意和龍凱達這個做過很多壞事的大佬打交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龍凱達雖然混過黑道,甚至於現在可能仍是黑道中人,但是在這麼多年中,他的手上從來沒有沾上過普通老百姓的血。相反,龍凱達發達之後,在他的老家廣做善事,他老家鎮子上的孩子小學初中的學費統統都被他包了,他還給他老家所在的村裏所有人都蓋上了新房。當地的老百姓是真念他的好。

龍凱達和韓流並不一樣,韓流雖然號稱全國第一慈善家,但是他做善事是別有用心的,是為了掩蓋自己的黑暗麵,是為了名,是為了給自己謀取更大的利益;而龍凱達卻是為了百姓,為了報恩。這也正好說明了他為什麼隻在自己的家鄉做善事。因為別的地方的人對他沒有恩情,他不需要拿自己的錢財去買個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