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借酒裝瘋(1 / 2)

The Monocle雖然是西餐廳,卻也有著專門招待華夏人的房間和會漢語的服務員,因為這些年華夏人在美國的消費能力實在是太強了。

曾經有人在Hollywood明星大道采訪,問一家開珠寶店的中東老板,如何區分華夏顧客和日本顧客。店老板介紹:日本的顧客呢,一進門就靜靜地離櫃台保持一定距離,小心仔細地看貨;華夏遊客一進門就開始一起嚷嚷,然後一窩蜂地趴在櫃台上指著每一件珠寶評論。

日本遊客麵帶微笑地聽店員講解,不住地點頭,很有耐心;華夏遊客根本沒人聽你講解,忙著每一個人在說,在照相和發短信。

日本遊客看了半天,一鞠躬,說聲謝謝,客客氣氣地走了,什麼也不買。華夏遊客走的時候根本不打招呼,也不說謝謝,過半個小時又一窩蜂地回來了,然後指著櫃台裏的珠寶,用生硬的英文說:Take all!(全要了。)

所有好萊塢大街上的精品店,從老板到店員,都已經適應了華夏人的吵鬧,不禮貌和集體主義精神,一旦一個人買,所有人都買,而且要一模一樣的。

華夏的消費者一旦踏入美國,對曆史文化博物館之類的沒興趣,美國這麼嫩的國家,能有什麼曆史文化呢,看博物館去燕京和西安就可以了。

華夏人來美國就為了兩件事:一,照相;二,購物。照相是因為不照相就沒法在微信裏群發,不在微博微信裏狂曬照片,誰能證明和相信你去過美國呢?

華夏人之所以熱衷購物,是因為隻有刷卡購物,才能不被一同來旅遊的人看不起,才能花錢不多但是肯定能買到真貨,才能給沒出國的人一種從國外歸來的凱旋感。

當然,這樣做本身可能會震驚世界人民,讓看不起華夏的人看清原來華夏人這麼有錢,從而對古老的華夏肅然湧起羨慕嫉妒恨。這種一不留神為國爭光的事,誰不願意做呢?

做個21世紀的美國人是件很不幸的事,因為要麼哪天被恐怖分子炸死,要麼會被暴富的華夏人砸錢時嚇成精神病。

當華夏話成為吆喝用語,今天的華夏人宛如黃河之水,坐著飛機就從天上下來了,帶著幾千年黃河的怨和恨,一瀉千裏般地湧入美國的大街小巷。所到之處,見什麼買什麼,什麼貴買什麼。隻要是奢侈品,隻要是天價的東西,甭管懂不懂,先買他五斤拎回家再說。

今天的美國精品店,店門口一般都擺著中文橫幅或牌子:“歡迎光臨”,“開發票”,“請勿講價”,“買一送一”,“絕對正品”,等等。

美國的車行,專門雇有講流利中文的銷售員。金發碧眼的洋小夥拿出名片,全是中文,名字明明是Michael(麥克),卻寫上“請叫我小麥”。

在拉斯維加斯高檔服裝店,店員一碼的金發小姐,見亞洲人來了立刻侃中文,“你好,隨便看,謝謝,不客氣,隨時來。”

有時顧客禮貌地解釋說自己是日本人,韓國人或越南人,金發小姐立刻就改用英文,沒好氣地說“take yourtime.”(那就自己看吧,)一臉的不高興。

過去,在外國租界有所謂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今天,美國名牌店恨不得寫上:隻許華夏人牽著狗進。

所以,李曉寧等人進了The Monocle之後,立刻被當成了VIP貴賓請進了一個專為華夏人設置的大包間。

李曉寧是請客的人,自然是坐了主陪的位置,讓第一武官助理丁家梁坐了主賓的位置,然後瞥了眾人一眼,笑著說道,“我聽說何淑鬆同誌不怎麼喝酒,我看這樣吧,周鵬,你來坐副主陪。咱們兩個今天的任務就是讓同誌們吃好喝好!”

周鵬心裏一喜。別看隻是酒場上誰坐副主陪,這也代表著個人的地位。按說今天這個位置應該是何淑鬆坐,因為論職位,何淑鬆排在李曉寧後麵,是第三位,可是何淑鬆不怎麼喝酒,酒量太淺,所以李曉寧就點了周鵬。

其實就是何淑鬆不坐副陪的位置,也輪不到周鵬,這分明就是李曉寧在趁機給周鵬找光環。同時李曉寧也在故意用輕鬆的語氣表明自己的態度:那就是自己說話辦事很果斷,有魄力,而且是有這個資格和底氣的。

周鵬嘿嘿笑著,“其實我的酒量也不怎麼地,但是李助理既然這麼說了,那我就勉為其難了。”

一個穿著大紅色旗袍的金發碧眼女服務員走過來,俯身下來用漢語向李曉寧媚笑道,“老板,請問咱們喝什麼酒?”

李曉寧笑了笑,向眾人道,“大家喝什麼酒?這樣,男士喝威士忌,女士喝紅酒,你們看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