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影片中的劇情還有很多是主角和女兒和前妻之間的對話和故事,比如女兒欺騙父親自己去巴黎是為了看博物館,其實女兒的真實目的是跟隨演唱會巡遊歐洲。
這段劇情被朝語給改了,之所以這麼改,是有原因的,《颶風營救》這部電影在朝語看來,方方麵麵都是不錯的,甚至大多數的劇情都可以算得上良好,極個別的劇情,比如主角第一次與劫匪的通話,和後續與各種陰暗麵人的械鬥與交談。
都可以算得上是良好和優秀的水平,但是這部影片僅僅是這樣的話,如果朝語給其打分,百分製的話,最多也就隻給他個八十八或者八十九,是個好片,但是不能稱得上經典。
原因在哪?在影片中,至少有不下三處情節,讓觀眾覺得不舒服,比如女兒欺騙爸爸,自己去巴黎的原因是看博物館,而女兒真實的目的是隨著一個搖滾樂隊環遊歐洲。
這個劇情,一方麵降低了女兒這個人物的美好形象,給女兒加上了一個叛逆,欺騙者的標號,讓觀眾對其好感度大大降低。
另一方麵子不教父之過,這是很多人表麵不說,但是潛意識裏都這麼認為的,既然女兒形象不好,主角在觀眾眼裏的形象自然也就降低了,這對於這部想要全球破十億的電影來說,如果這部大男主片子的男主,給人們一種這樣的印像,基本上也就宣告這部片子失敗了。
要知道,大多數的世人都是喜歡善良,單純,美麗的女性形象,而一個帶著叛逆,欺騙者標誌的女性,顯然得不到觀眾的喜歡,這樣就為女兒被綁架在觀眾看來,有一種自作自受,罪有應得的感覺。
沒有了那種美好事物在人眼前被破壞的悲劇色彩,觀眾基本上對於女兒是否能被救出來的急切感消失大半。
你丟了一個心愛的東西,當然會心急不已,但是你丟了一個不在意的東西,你可能就無所謂了。
這是女兒這個角色的敗筆,同時這個敗筆還間接的降低了男主的魅力,如果女兒是一個美麗的形象,男主去救女兒,在觀眾看來,一方麵有父女之情的加成,另一方麵還有拯救悲劇的加成,代入感會大大增加。
所以朝語改變了劇情,女兒去歐洲,是因為女兒已經大學畢業了,已經成年了。
不是跟隨什麼亂七八糟的搖滾樂團環遊歐洲,而是正正經經的旅遊,但是有個豬隊友,在機場打車的時候就被人套路了。
女兒的形象朝語基本上就是讓大田田自己,充分發揮了華國女性的魅力,可愛,單純,聰慧,善良,等等等等,一些美好的品質在大田田所扮演的女兒角色裏,都能通過一些細微的細節,從而間接的告訴觀眾們。
所以當觀眾看到女兒到了住宿的地方後,女兒從口袋裏,可愛的掏出粉紅色的小字條,按照上麵一條條的對應著,自己已經做了的事情,和自己將要做的事情。
表現出一副女神背後,不為人知的可愛一麵。
於是在大田田飾演的女兒在按照紙條上的吩咐,給男主星爺打電話的時候,所有人都露出會心一笑,朝語都能猜出,觀眾看到這裏心裏想得估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