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霧隱山最秀美的季節,因地勢的關係,山上也不會如同山下一般悶熱,每年夏天都會有一些香客來長青寺小住,大都來自蓮溪鎮和雲浮城,有時還會來一些掛單的修士,經靜儀主持同意寺內便會接待,靜儀師傅不論貧富出身,捐贈多少,但要來意清楚明白,俗世責任已盡,為人品行端正,同意生活自理,願意遵守五戒的才會留住;夏季來寺內參拜的信眾也最多。七月初一舉辦的**會便是一年中最盛大的,這一天不隻會有來參拜和聽法的香客信眾,還會有不少小商販不辭辛苦的挑著各色貨物上山,在長青寺門前縱橫擺開,水果,小吃,脂粉,飾品,特色手工,琳琅滿目,能一直擺到山腰,這就有了長青廟會,是霧隱山一年一度最熱鬧的盛會。
今年夏天,長青寺內便來了雲浮城的三位夫人並子女,蓮溪鎮的江夫人和鄭夫人母女,還有行腳算命的餘老道爺孫。到了七月初一這一日,清晨便有人陸陸續續的上山,山霧似是也受到驚擾,稀稀薄薄的飄散開來。長青寺內,眾人早殿完畢,依舊坐禪的坐禪,迎客的迎客,勞作的勞作,講經的講經,讀書的讀書。今日慧行和慧色需要在無遮殿布置會堂,法台之下,三色的蒲團分九列九行,中間留出過道,砂色的是為男信眾準備的,枯色的是為女信眾準備的,芥子色的是出家修行者的。方布置完畢,打開殿門,就見袁千裳姐弟已在門外等候。慧色笑道:“兩位施主來的好早。”袁千裳說:“我說沒這麼早開始,千山偏說要早點來顯誠心,我隻好跟著來了。”袁千山行佛禮向慧行和慧色問好,兩人回了禮,慧行看了看香爐,說:“還有半個時辰呢,你們現在進來嗎?”袁千裳問到:“你們呢?”慧色說:“你們若是進來,我們便也進去禪坐,若是不進來,我們就在門口等其他施主來。”袁千山便說:“我們進去吧。”袁千裳也點了點頭。於是慧行慧色請姐弟兩個進去,請袁千裳坐在第一個枯色墊子上,請袁千山坐在第一個砂色墊子上,兩人則並排坐在前兩個芥子色墊子上,而後雙手合十,五指自然彎曲,便合掌如蓮花,閉目開始禪坐。袁千裳便也閉目禪坐。袁千山也學著合掌,閉上眼睛,坐了片刻又睜開,轉頭看向慧色,看著她沉靜的側顏,內心歡喜,臉上蕩漾起笑容。過了片刻,袁夫人走了進來,看到兒子在盯著慧色看,眉頭一皺,快步走到他麵前,擋住他的視線,輕聲嗬斥:“規矩一些!”袁千山看到母親不悅,忙正襟危坐,目不斜視。袁夫人看他這樣子,微微一笑,便不再理他,走到袁千裳旁邊坐下。
之後人們三三兩兩的走進了無遮殿,各自找位置坐下。門口的慧見看著時辰已到,敲響了鍾板。鍾板既響,更多的人向無遮殿走來,慧見略略一觀,便去請主持了。殿內的慧行慧色也睜開了眼睛,站起身向外走到末席旁站定。不多時,靜念和靜思師太便領著眾尼姑走了進來,各自走到自己的坐席後依次坐下。又過了一刻,靜儀師傅從側門進來,登上法台,慧見也歸了坐。靜儀師傅以平和的目光掃視眾人,看到來人中有老有少,終是青壯年居多。緩緩開口道:“南無觀世音菩薩,今日貧尼便與眾位分享通過醒覺修行使身心保持活力的所得。共有三訣,第一訣是勤,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生於世,耳聽目視,口說意念,呼吸進食,起止坐臥,本無一刻能停,停止便意味著消亡。勞作勤方能衣食無憂,身體勤方能百脈通達,思想勤方能智慧增長。無論是讀書還是練武,務農還是經商,修行還是出世,勤勞方能有所得。我們還應該主動感受身心的勞動,盡量讓勞動達到應有的效果,而不造成多餘的損耗。更應響應身體的感受,及時止息,不造成過度的損耗。第二訣是謙,謙虛方能不封閉自身,不封閉才能去接觸新的事物,學習新的技能,而無論身在何處,所為何事,同行何人,都應該謙虛以對,保持精進之念,如此方能有新的發現。新事物,新技能,新發現可生出新鮮喜悅,新鮮喜悅便是活力的一種。第三訣是淨,身體淨則百病不生,心靈淨則諸業消退。要做到身體淨,不止要依時沐浴洗漱,還要關注身體所處的環境,衣服、房舍乃至水源和空氣都要潔淨,每一次進食都需留意食物是否能提供適合的活力,果實、種子、蛋、乳是活力較強的食物,其次是青菜、瘦肉,根莖和肥肉多為儲備之用,活力較弱,飲食需全麵均衡而不過量。要做到心靈淨則需要身正,身正而心正,心正而意正,意正而言行正,言行正則無傷。言行正便不會傷害到人,人便也沒有理由來傷害我們。大道中直,望君篤行。”靜儀師太說完,看了看眾人,而後結語道:“南無觀世音菩薩,願諸位身似菩提樹,勤受雨和光,謙得新葉發,淨顯長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