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武則天傳
武則天簡介
武則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漢族。唐高宗時為皇後(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後(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武後生四個兒子,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李哲,四子李旦。中宗初封周王,後改封英王。其兩位兄長先後被武則天所廢之後,李顯被立為太子。公元699年,中宗被武則天召回京城,重立被立為太子。
67歲,載初元年(690年),武則天廢睿宗,正式稱帝。自號“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
75歲,聖曆元年(698年)三月,複立被廢的廬陵王李顯為太子。
76歲,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平定東北方契丹人的叛亂。
狄仁傑簡介
狄仁傑,生於唐貞觀五年(630年—700年11月11日),字懷英,生肖虎,漢族;唐代並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區)人;唐(武周)時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當政時期宰相,稱其為“國老”,並受到其重用。。
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俗姓陳,名褘,出生於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往返共曆十七年,行程五萬裏。於貞觀十九年正月還抵長安,帝敕命梁國公房玄齡等文武百官盛大歡迎,玄奘攜帶梵文經書357部回到長安。圓寂於長安玉華宮,葬於白鹿原。後遷至樊川。墓地毀於黃巢起義,頂骨遷至終南山紫閣寺,公元988年被僧人可政帶回南京天禧寺供奉。
史書記載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升為內史(中書令)。這年夏天,武則天到三陽宮避暑,有胡僧邀請她觀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為國教的武則天答應了。狄仁傑跪於馬前攔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詭橘,直欲邀致萬乘所宜臨也。”武則天遂中道而還。是年秋天,武則天欲造浮屠大像,預計費用多達數百萬,宮不能足,於是詔令天下僧尼日施錢以助。狄仁傑上疏諫曰:“如來設教,以慈悲為主。豈欲勞人,以在虛飾?”“比來水旱不節,當今邊境未寧。若費官財,又盡人力,一隅有難,將何以救之?”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罷免了其役。
故事
幾日的車馬勞頓之後,一行人等終於來到了洛陽神都。經過幾次的傳話後,眾人隨大太監申總管進入內院避暑,這是一座新建立的洛陽郊外的三陽宮避暑花園,此時正值是夏季,隻見奇花異草,鳥語花香,今天真是一個明朗好天氣。
花園中央的一個大庭院,傳來了喧嘩之聲。
狄仁傑與幾個大臣將軍正在與一群道僧在舌戰,激烈的爭議著某件國家事情。原來武則天迷信於神仙之說,要求能夠長生不死。此刻雙方正在議論著是否有必要開壇設法,研製靈丹妙藥,更要大興土木興建大寺院,還要拜無極活佛為國師,封長眉法師為大護法。
狄仁傑:皇上,近年連連戰事才平息,消耗國庫的財力,人力不少,如今又要勞民傷財。百姓現在是要安居樂業,國家需要修生養息。臣懇請皇上收回成命。
李元芳:皇上,西邊涼州出現邪教,多年來魚肉當地百姓。臣奏請聖上,準臣帶兵消滅邪教。
狄仁傑:千牛衛大將軍,李元芳可以鏟除禍國殃民的假和尚。
武則天:天下已定,為了國泰民安,朕自當懇求上蒼庇佑。
張柬之:臣等以為,本朝有佛祖庇佑,不需要外來新教派。
長眉法師:教化百姓才是當務之急,不然無知的愚民百姓會再受到蠱惑,信奉邪教,很容易再發生農民起義。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善哉,善哉。
張柬之:西邊涼州的邪教,正是半僧半道,與爾等極為相似。
長眉法師:非也,非也。我等乃是佛法正宗並非西涼邪教。
武則天:哎!。。。先皇一生禮佛,得到佛祖保佑才有了貞觀之治。當年還有唐三藏從西天取經歸來,是何等的盛世啊。。。。
長眉活法師眼笑道,“阿彌陀佛,我佛慈悲。”我等出家人,慈悲為懷,普度眾生,各位大人難道不求極樂世界嗎?,還是將來百年以後下地獄,永世不得超生?”
狄仁傑:妖言惑眾,根本是胡說八道。子曰:鬼神之說,敬而遠之,信則有,不信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