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名飛行員,按照對飛行專業的掌握程度分為三個大隊。
準軍事戰鬥隊,也稱之為A隊,這隊的最大特點就是組織性和紀律性,他們大都是專業人才,以及軍事發燒友,善於進行組、及組以上級別的團隊戰術配合。地球人類是屬於秩序陣營的,尤其是軍隊,‘精密儀表的齒輪咬合’這種說法很適合人類軍隊的諸兵種配合。上到真神羅淩,下到一名普通的人類幸存者,都能說出那麼幾句紀律和秩序對於軍隊的重要性,既然如此,A隊便是主力,代號重騎兵。
B隊則是由具備一定軍事知識,能夠很快適應小組配合的駕駛員組成,他們的大團隊運作概念不清晰,但是搭伴小組作戰意識不錯,針對這個特點,先知會向他們不斷下達更為細碎的指令,他們是輔助力量,代號輕騎兵。
C隊的成員最為有特點,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幾小時前、還不知道自己的天賦特長竟然是駕駛戰機,對於這隊成員,羅淩給出的自由度簡直有寵溺的嫌疑,隻有一條規矩:放開一切束縛,想怎麼打就怎麼打!這隊的代號是遊騎兵。
飛行員們駕駛的並非斯巴達戰鬥機。而是3種型號的幽靈戰機。這是全新的機種,是在各生產線全力開工的基礎上,又增加的10條生產線所產,數量有限,製作也更繁複一些,它的外觀就如同水滴,其正麵可張開的能量盾堪稱已知戰機中最完美的、最強橫的防禦體係。
當然,再完美、強橫也是戰鬥機的能量盾的,它的防禦上限最多也就承受魔導炮級別的轟擊1-2次,至於魔光炮,一定會一炮化灰。
幽靈戰機1型機,是綜合指數最好的型號,火力、速度、防禦,都很優秀,同時也意味著沒有特長,它們是最需要協調配合才能發揮大威力的機型,也是A隊的標配機型。
幽靈戰機2型機,高速強襲作戰機種,火力非常強大,速度極快,但是防禦力、續航能力、載彈量,都要差不少,這個機型就像鋒利的尖刀,快刺快走,而一旦涉及到防禦,就需要3位1體的相互掩護配合了。
駕駛2型機的B隊駕駛員和A隊一樣,都會在出陣前再經過1-3次磨合模擬作戰,並在這個過程中尋找3人小組級別的另外2個搭檔。
幽靈戰機3型機,組裝自由搭配機種,‘先知’給出搭配選項,由C隊的駕駛員們自由搭配,然後測試,並最終找到合自己心意的戰機,這是個相對來講最靈活最能體現創造力的機型,雖然從外表看,與前兩種機型隻存在長光尾燈顏色的區別,但內在,則差異極大,有的隻搭載了能激航炮,有的則硬是將多目標鎖定係統和光束導彈係統給擠進了戰機,還有的幹脆裝了2-3把大型光束切割刃,將自己當做斯巴達戰機用。不得不說,這裏的很多搭配,也隻有不受專業束縛的人,才會搞的出來,至於這種設計是烏龍,還是新思路,實戰會檢驗一切。另外不是還有那麼一句話麼: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包括超級聯盟內部的很多人,都對這次行動的成功可能抱有懷疑態度,如果飛行是那麼簡單的事兒,如果跟惡魔玩空戰是那麼輕而易舉,那麼地球世界早就漫天都是飛來飛去的戰鬥機了。
而實際上,大多數人類確實不適合同惡魔們玩什麼位麵戰機對戰。因為一個普通人的接收信息,思考、做出反應的過程遠遠比不過深級、淵級惡魔,更別說在這之後,還需要肢體來完成一係列的操縱。所以,以往的主世界內同惡魔的戰鬥中,戰機的空中格鬥成績並不怎麼好,而更多的是體現在多用途和大範圍攻擊上,通過火力的傾斜彌補反應上的不足。
在地球上,往往是人類駕駛的戰機是海雕,而惡魔們是戰隼,打起來還是海雕顯得笨一些。
羅淩自然不可能忽視這些情況,不過他找到了解決辦法,那就是思維操控,而非真人駕駛。
思維操控,並不單純的是人的意識去操控戰機那麼簡單,而是將人腦和電腦合並,人腦為主,電腦為輔,電腦代替感官、部分數據分析、以及肢體等功能部件,並且通過一定程度的對人體腺素的刺激,來使駕駛者保持在一種良好的、高度集中的狀態,從而完成駕駛。羅淩稱其為‘第二腦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