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強大如斯的敵人,真的是挺讓人絕望的,但在這個時候,羅淩並不希望人類絕望。哪怕是自欺欺人,也好過沮喪認輸。所以他將勝機較明顯的仗留給別人去打,去激勵人民,而他自己則再一次挑戰所謂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深入偵測和各種實驗攻擊開始。
空戰如火如荼,人類一方的戰機開始出現傷亡。不過飛行員們仍是能感覺到他們的支援後盾是何等給力。
‘先知’不斷的深入解析敵機,通過遠程調控,改良著攻防體係。例如,能激航炮自之前的‘小米槍’改變為‘長線’,這個長線足以在魔石戰機的一點造成深度熔毀,這比之前的‘淺槍眼兒’更具威力,打好了一炮就能將魔石戰機摧毀。
又比如,‘先知’為駕駛員們提供了‘遊弋盾’選項,大多數飛行員是具備快速反應能力的,在‘先知’的運算幫助下,利用這‘遊弋盾’,飛行員們可以對遠程打擊進行重點區域防禦,大大提高了生存力。
甚至已經有狂野派的自由人玩起了‘紅綠燈’戰鬥模式,綠燈時頂著臉當狂戰士,瘋狂廝殺,紅燈後當遊獵者,遠遠的躲開正麵交鋒,到處晃,找機會抽冷子殲敵,等到能量盾恢複到綠燈,又變成了狂戰士……
對人類一方來說,戰鬥是激烈而艱苦的,尤其要經常麵對被圍殲的局麵。惡魔們也不是傻蛋,它們在意識到10:1的情況並不足以幹掉敵人後,就重新分配戰力比,一部分拖住敵人,然後集中更多的火力針對性的圍剿,往往是20多架魔石戰機追殺1架幽靈戰機,甚至有誇張到40:1的情況。這種情況對人類飛行員們來講,就仿佛是羅淩之前穿越火線網,不挨打是不可能的,隻能是選擇盡可能少挨打的路線,而一個小小的疏忽,就會釀成慘劇。
羅淩在行動發起之後第16分鍾抵達了赫伯隆作戰群上方,距最近的一艘艦船不足100公裏的位置,不得不說,那仿佛萬島浮海的鳥瞰場麵真的是夠壯觀,而當你駕機一頭栽下,就會想起那首歌的歌詞: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
惡魔的位麵艦隊也有類似於航母、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甚至魚雷艇的區別,而哪怕是最低級的那種艦船,它的體積也足有十艘航母那麼大。同時,哪怕是最低級的艦船主火力,也可以讓幽靈機一炮化灰。而這時,已經有不少艦船開炮,這些炮分為掃光和爆炸兩種,後者好理解,就仿佛二戰時期的高射炮,前者則像用一道激光束在空中來回攪動,雖然每束光的存在時間都不多於1秒,但所能掃蕩的區域,在百公裏外仍是很誇張的一個範圍。
便是在這樣的攻擊網中,羅淩駕駛的三架遊騎兵仍是能找到空隙鑽。
這時,羅淩的幽靈戰機的特點便體現出來了,沒有能激航炮,也沒有光速導彈,除了最省地方的光束切割刃係統,餘下到處裝滿了姿勢製禦噴嘴,當羅淩放棄了那種狂野的速度,三架遊騎兵便真正符合了幽靈戰機的‘幽靈’二字,形如虛體,躲避似鬼魅般飄忽。
惡魔們發現他們的戰艦攻擊對三架敵機如同大炮轟蚊之後,果斷的放出了攔截機去應對。
而利用這個空隙,羅淩向己方發送回了大量第一手資料。
惡魔們的強襲作戰正在緊張的準備中,從戰機視角,羅淩可以清晰的看到下麵集結運作的大量惡魔官兵。而這些數據在經過‘先知’的運算之後,就能獲得更為準確的敵進擊時間、兵力部署等等重要信息。
對於惡魔們來說,突破位麵體係障壁降落作戰,其難度差不多等同於科幻片中的大氣層突入,搞的好沒問題,搞不好也會發生傷亡,而且涉及到即時作戰,這就如同傘兵空降敵後方一樣,一些相關工作是免不了的。而現在,這些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惡魔官兵們紛紛登上不同型號的登陸艦、作戰艇,隻等一聲令下,便向目的地開拔。
“第二波次幽靈戰機出戰。”
第一波次攻擊行動40分鍾之後,人類方出動了1萬架幽靈戰機,這些戰機對外宣布是有人類飛行員遠程操控,而且也確實又有飛行員被召集前往黑暗天堂,但實際上這波幽靈戰機全部是‘先知’在操控,黑暗天堂根本沒準備那麼多特殊的晶體艙,而靠耳貼般的‘空戰機’設備,是根本不足以支撐優秀級飛行駕駛的,到不如讓‘先知’上陣。
第二波1萬架戰機的頂上,使得第一波次的三個大隊幽靈戰機獲得了喘息之機,紛紛被召喚回巢,進行修整補給。
赫伯隆惡魔這邊相應投入了10萬架魔石戰機。雖然比例依然是10:1,但實際上不是那麼個算法,人類方的戰鬥難度幾乎在翻倍上升。
但在這危勢顯示之前,由於第二波幽靈戰機的迅速到場,之前赫伯隆惡魔投入的1萬多架魔石戰機損失極為慘重,可以說十不剩三,這個小耳光可謂抽的赫伯隆惡魔們清脆悅耳。
與此同時,羅淩駕駛著三架遊騎兵仍在赫伯隆作戰群內玩‘是男人就躲過10分鍾’,而三機的前後左右空域,全是惡魔們的攔截機。
惡魔們的攔截機以人類的角度看,更像是可變形裝甲服,飛機不飛機、機甲不機甲的玩意兒。攔截機體積相對較小,大概隻有魔石戰機的1/3,速度很快、也足夠靈活。而讓所有地球人傲然了一把的是,即使如此,它們也仍隻是跟風吃屁的貨色,卡尼德人的空間飛行技術絕對是已知位麵體係第一流的,這使得幽靈機同惡魔攔截機的差距就仿佛是Me262和Bf109f相比,一個是半條腿邁進了噴氣式,另一個是螺旋槳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