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一篇關於虞翻的文章!作者分析的很好,嗬嗬。
虞翻的七項全能
按曆代文獻資料,可以把虞翻在它生命裏各個階段的身份加以分類,並根據他的各種身份所體現的不同成就,可以細分為學者、方士(風水先生)、謀士、說客、槍術高手,長跑健將,藥師等七種。
虞翻首先是個學者。其被徙交州後。仍“雖處罪放,而講學不倦,門徒常數百人。”(《三國誌》)他的一生著述,除了《周易注》九卷、《周易集林律曆》一卷,還有《國語注》二十一卷、《論語注》十卷、《老子注》二卷、《太玄經注》十四卷、集三卷。虞翻之學術成就不僅僅是體現在《周易》和《老子》上,還有史鑒的《國語》和儒家的《論語》。當時他在廣州開館講學,沒有電視媒體,沒有報紙炒作,聽課門徒經常維持在幾百人左右,是相當不容易的。虞翻若在當代,授課於央視百家論壇,易中天、於丹這等厚顏輕簿之輩豈不是立馬要鑽地三尺。
其次,是虞翻的方士能力,不僅體現在占卦之準,而且還是中國傳統風水學的先驅。他的占卦和風水實踐,源於純正的《易經》理論。有範例二:一是風水專長,《水經注》載,“虞翻嚐登此山四望,誡子孫可居江北,世有祿位,居江南則不昌也。然住江北者,相繼代興,時在江南者,輒多淪替,仲翔之言為有征矣。”二是占卦之準,《三國誌》吳書虞翻傳載,“關羽既敗,權使翻筮之,得兌下坎上,節,五爻變之臨,翻曰:不出二日,必當斷頭。果如翻言。權曰:卿不及伏羲,可與東方朔為比矣。”
《三國誌》中的虞翻,主要麵目是以謀士身份出現的。當虞翻還在王朗手下做一名功曹時,逢孫策征會稽,虞翻勸王朗避孫策,朗不能用,然後拒戰敗績,亡走浮海。虞翻歸孫策後,他的謀士特長進一步得到了發揮——古代謀士也兼著諫士的角色。孫策好在野外狩獵,翻諫策曰:“明府用烏集之眾,驅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雖漢高帝不及也。至於輕出微行,從官不暇嚴,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則不威,故白龍魚服,困於豫且,白蛇自放,劉季害之,願少留意。”……策薨,諸長吏並欲出赴喪,翻曰:“恐鄰縣山民或有奸變,遠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製服行喪。諸縣皆效之,鹹以安寧。”(《三國誌》虞翻傳)
三國時,諸候總要養一些謀士和說客,作為一個智囊團,用來戰爭和治理等高層決策。有時謀士和說客的身份是雙重的。像《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舌戰東吳群儒,即是一個說客身份。虞翻的說客成就體現在以下兩件事上:一是在王朗拒孫策後敗走,“翻追隨營護,到東部候官,候官長閉城不受,翻往說之,然後見納。”(同上)二是虞翻隨孫策討黃祖時,欲取豫章,特地把虞翻請來,問曰:“華子魚自有名字,然非吾敵也。加聞其戰具甚少,若不開門讓城,金鼓一震,不得無所傷害,卿便在前具宣孤意。”翻即奉命辭行,徑到郡,請被褠葛巾與歆相見,謂歆曰:“君自料名聲之在海內,孰與鄙郡故王府君?”歆曰:“不及也。”翻曰:“豫章資糧多少?器仗精否?士民勇果孰與鄙郡?”又曰:“不如也。”翻曰:“討逆將軍智略超世,用兵如神,前走劉揚州,君所親見,南定鄙郡,亦君所聞也。今欲守孤城,自料資糧,已知不足,不早為計,悔無及也。今大軍已次椒丘,仆便還去,明日日中迎檄不到者,與吾辭矣。”翻既去,歆明旦出城,遣吏迎策。(同上)作為一個說客,所冒風險值絕對巨大,像酈食其說齊王,讓齊王給活活煮殺了。故說客之能,不在於口才,不在於智力高超,還得有一顆視死如歸的心。能憑一張三寸不爛之舌,或拒千軍萬馬,或在戰爭中各到第三方的支援,是一個說客視之為最高成就的,這類成功案例在春秋戰國時就屢有出現。故虞翻此能,放在七項全能之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