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寧聽這兩人一唱一和的貶低自己的繡活兒也不惱,見待雲無話可說就定了下來這個決定,然後一溜兒煙的帶著待雲換了男裝直奔著比武場去了。
等到二人收拾一番之後再去已經是臨近晌午的時候,。
比武場上正有兩人在比試,一個是身高七尺、長滿了絡腮胡子的大漢,另一個也不逞多讓,兩眼如銅鈴一般,麵色發紅,兩人都是身材健壯之人,一個拿斧,一個持槍。
兩人武器耍的虎虎生風,你來我往,毫不相讓,偶爾武器相接之時能看到利器剮蹭在一起的火花,圍觀的群眾稱奇不已,紛紛為自己支持的一方打氣加油,唯恐落了下風,一時間城東的比武場倒成了春日裏豐都最熱鬧的所在。
隻見那長槍上的紅纓迎著午時的陽光在躲閃搖擺間熠熠生輝,長斧的凜凜冷光映著那一抹紅色更顯得比武場上肅殺氣氛越發嚴峻,不一會兒,持槍大漢敗給了那臉色發紅的人,雖然心有不甘但是在彼此行過禮之後也退下了,不過持槍那人雖然贏了,也是險勝。
按理說,已經打敗了一個人以後可以下去歇息之後明日再來,不必戀戰,誰知那人贏了以後聽著底下圍觀群眾的歡呼聲倒好似已經奪得了頭彩似的,也不顧自己已經是筋疲力盡,忙不迭地讓下一位比武者上台來戰。
下一個上來的這位,佑寧可是熟悉的很,是原來的楚泯南,改名換姓後的元洵。
聽說他現在在季統領手下做了伍長,看他似乎比原來黑了些,想來每日的城防工作也是讓這個昔日的貴公子吃了不少苦,二人自從回來後在宮中那次見麵,就再也不曾相遇過。
如今突然看見他了,佑寧倒是一時有些緊張,卻不知自己是在緊張什麼,在比武台上的元洵仿佛感受到了她的目光,隔著人群準確地找到了她,與之對視。
佑寧沒怎麼變,小姑娘明年才及笄,十四歲的年紀,總是有些稚氣未脫,膚似凝脂的臉上帶著可愛的嬰兒肥。
自己雖然也才二十歲的年紀,可是許是因為經曆的問題,總覺得自己跟佑寧在一起,好似老了許多似的。
對手見他沒有打算主動出手,提起長槍衝了過來。
那人自恃自己也是個十裏八鄉有名的高手,剛才又勝了那人一局,所以很是狂氣,正處於勝利衝昏了頭腦的時候,也不耍什麼招數,見元洵看起來並不健壯,以為隻是個普通劍客,所以完全沒有放在眼裏。
在他距離元洵隻有三步的時候,元洵隻是往旁邊一個側閃,然後回身一個掃堂腿就把這個來不及收勢的大漢放倒了,那人還想起來再戰,無奈再起來後不到三招就被元洵再次打倒,而元洵甚至連武器都沒有拔出,隻是赤手空拳就把這個剛才的勝者打倒了。
那人知道自己戰不過,隻好認輸,這樣一來,雖然元洵贏了,但是那人剛才已經打了一場費心費力的比賽,圍觀的群眾難免覺得他有些勝之不武。
元洵也知道這些個人在說什麼,也不惱,隻是接連打倒三個挑戰者之後也隻是微微氣喘,裁判見他已經連贏三場所以發了話讓他下去,記了他的名帖後要他日後再戰。
元洵想著凡事見好就收,自己今日的風頭也出的夠多了所以沒有戀戰,他也就不再繼續守擂了。
他來參加這場比武是為了給自己謀個好官職,否則的話僅僅靠著熬,還不知道要熬到什麼時候。
台下觀戰的佑寧和待雲二人一開始還在保持著女孩子的矜持靜靜地觀看,誰知道元洵竟然一路打贏了三場,場場必勝不說,打的也是絲毫不費力,直看的二人激動地在台下拍紅了巴掌,喊啞了嗓子。
一時間元洵風頭無量,圍觀者一開始的嗤之以鼻也逐漸變成了欽佩崇敬的仰高心態。
直到風度翩翩的元洵下了台,走到佑寧麵前,佑寧都有些晃神,之前幾次見他出手,自然知道他是個高手,隻是如今見他在比武場上大殺四方,卻是另一種感覺。
說到底,佑寧這個年紀,正是崇拜英雄的時候,而元洵的存在無疑是滿足了她對於話本上的英雄人物的所有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