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
趙王這些日子以來,一直關注著元洵的消息,對於元洵在魏國的一舉一動,也是清楚明了。
這次的行動讓趙王非常滿意,雖然沒能把火引到楚國身上,但是如今的元洵已經徹徹底底的站好隊了,自己可以信任他。
周國才是最主要的目標,他不和魏國聯合起來才是最好,隻要周國繼續站在自己這一邊,北境的局勢,自己就能控製得住。若是魏、周兩國聯合,不管是楚、趙兩國哪一方,都不會坐視不理。
“奴才瞧著王上一臉喜色,看來鎮北將軍此行收獲匪淺。”文喜偷眼覷著自己主子高興,趕緊的一記馬屁拍過去,自己從王上小時候起就陪在王上身邊,多年來,說是最了解王上的人也不為過。
“不錯,破壞了周國與魏國的邦交不說,還把魏國內部攪得一團亂,據說這次與江夏對戰,就是孫襄為主,魏瑜公子為輔做的前鋒隊伍,孫髯已經死了一個兒子,這一個自然格外看重,孫襄衝動偏要親自領兵,魏王居然也同意,如今東蕪侯很難不起了二心。”
趙王說完,更覺心胸暢快,與人對戰的時候,內部混亂是大忌,結果魏王就犯了這個錯誤,之前那次對戰,趙國敗北,趙王一直耿耿於懷,如今可是能贏回來了。
“這·····臣多嘴,周國不會像是上次那樣,暗地裏資助魏國吧?”大司馬馮年在一旁聽二人對話後,不無擔心的說道。
“不會,魏國對孤而言是勢在必得,更何況,對於周國而言,最大的敵人從來都是楚國,楚祁嶽這次非但沒有死在魏國,而且還保持了和魏王室的聯姻,看來,魏國是想清楚了,和態度不明,顧慮一直以來與趙國關係的周國比起來,楚國才是最好的靠山。”
趙王看著麵前的馮年,馮年如今五十多歲,年事已高,但是精神抖擻,並不見什麼明顯的老態。
“王上高見,如今鎮北將軍在江夏養傷,想來不日就將返還了。”馮年說道。
“嗯,先在那裏養著吧,今秋與魏國交戰在即,元洵之前在戰場上的幾次征戰都不錯,等到仗打完了再回來即可,先當個軍師從旁協助你那個堂侄子吧。”趙王笑了一下,說道。
要說這馮年的堂侄子是誰?正是當初在元洵失魂落魄之際,在怡紅院嘲諷他的那個馮剛。
雖然馮剛在比武場上敗給了元洵,但是自身的武藝並不落於人後,再加上有馮年這麼個叔叔在朝中,所以就讓他做了江夏的都尉,江夏原是晉國的地方,現在鎮守那裏的也多是晉國舊臣。
為了避免有人再生了什麼二心,投靠於魏國,或是出賣趙國的消息,趙王就讓馮年在上次與魏國的交戰上做了主帥,副帥由其他穩妥的老將擔當,這也是當初培養元洵的法子。
結果第一次交戰,雖說也不指望能把魏國打的落花流水,主要就是試探魏國的實力,但是被別人打的落花流水,趙王這個多年來一直為人所稱讚的大王也委實覺得麵子上掛不住,連帶著對馮年這個引薦人也有了微詞。
馮年雖然是個直脾氣的性子,但是在官場多年,這點兒事還是看得出來的,不等趙王怪罪下來,自己先領罪不說,還自作主張把馮剛一頓暴打,趙王見此,也不好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