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趙國(7)(1 / 1)

此時的元洵帶領著趙軍一行人已經駐紮進了南風郡,南風郡已經手到擒來,之所以一直沒有強攻,是因為元洵知道,南風郡的這些魏軍中,核心人物就是陳淩,和自己攻城進去把陳淩一刀殺了比起來,讓他們自己內鬥,從而有人把陳淩的人頭獻上來,真是最好不過了。

董鑫送來陳淩人頭一事,南風郡裏的許多人並不清楚,漢口與南風郡的距離說遠不遠,說近不近,所以多年來許多南風郡的官員和陳淩相識相知,這次陳淩之所以能直接做守城將軍,就是因為曹風知道,他在這個位置比自己麾下任何人都合適。

也因為有著這樣深厚的情誼,所以不少人因為這事特別厭恨曹鑫。

不過今年冬日糧食緊缺,這些人心裏也清楚,這種情況下,勢必要休戰,曹風就是想要奪回南風郡,也一定要等到明年開春的時候了。

另外的一些人,想法倒是開明些,既然輸給人家,自然是要臣服於人的,暗地裏存了禍心,趙國的鎮北將軍一向以心狠手辣聞名,可未必會容得下這些人。

進駐南風郡的過程比元洵想象中要容易得多,本以為會有許多官員拚著一死也不肯歸順於趙國,現在看來明白事理的人還是很多,而自己後續要做的事情也會容易許多。

當然,總會有那麼一些硬骨頭的。

“董鑫,你這個忘恩負義的狗賊!你在南風郡的這些日子,陳將軍待你不薄啊!你布置背叛他,還把他的腦袋送去趙營,你,你就不怕老天有眼,一道雷劈死你這雜碎!”

破口大罵的這人正是南風郡的太守,他之前在陳淩逃亡路過這裏的時候還特意照顧了一番,這才不至於讓陳淩帶著一家去見曹風的時候太過狼狽。

此時所有的魏國官員都在演武場上站著,惴惴不安的等著自己接下來的命運,誰也不知道元洵是否會接受這些人的投降,當初元洵攻打晉國的時候,就有人守城幾日負隅頑抗,不肯認輸,結果城破之後被屠了城的。

元洵獨自坐在上首,聽了這倔脾氣的老頭罵完以後,看向旁邊的董鑫,隻見董鑫麵色略有些複雜,並沒有回罵過去,隻能硬挺著站在那裏,臉上帶著羞愧。

不過元洵當然不能忍,董鑫可是明麵上已經追隨了自己的人,若是任由別人這麼罵下去,豈不是太不拿他當回事了?

“自古以來,都是良禽擇木而棲,如今你方戰事已敗,我趙國不計前嫌,讓你們可以繼續為官,董縣丞以一己之力,為這南風郡裏所有的官員謀了福德,太守自己身為一郡之首,冥頑不化,不知變通就算了,如今怎麼還不知感恩呢?”

元洵說完後,太守聽了這話,沒想到元洵這樣能言巧辯,顛倒黑白,直被氣的麵色漲紅,怒目圓睜。

“無恥鼠輩,你趙國侵略我魏國的領土,居然還能說出‘良禽擇木而棲’這樣的話來,真是天大的笑話。”

他人聽了,心中忍不住開始為太守擔憂,知道這話放在這個場合,說的實在是引火燒身。

盡管如此,元洵也並未因此而有所停頓,而是接著對眾人說了一番話。

“如今南風郡已入趙國,一應事務自然要遵照趙國的禮數,諸位大人都是明理的人,自然不需要元洵多說,既然禮數遵從於趙國,那賞罰自然也要遵從於趙國,張也!”

元洵打了個響指,張也得了命令,自然反應過來,提了把匕首走到那太守身邊,一刀下去,毫不猶豫,太守脖間飛出的血噴出老遠,染紅了一大片的地麵,眾人見了,心中無不懼怕。

“董鑫對我趙國忠心耿耿,殫精竭慮,太守質疑此事豈不是在質疑趙國,也讓人懷疑他對趙國的忠心,所以,從今往後,這太守一職,就由董鑫來做最合適不過了。”

這話說完,有些個擅長見風使舵的小人並一些膽小如鼠的,已經開始說起恭喜的話來,一些心態平常的,態度也隻是淡淡,都不知道自己接下來會是什麼情景,隻好走一步看一步。

董鑫自己倒是沒有得意忘形,而是跟元洵求了恩典,隻說,禍不及家人,太守和陳淩畢竟也是為國盡忠,如今既然已死,求元洵放過他們的家人一命,元洵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弄得天下大亂,也就同意這個恩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