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查結束後,政審沒有牽涉趙自征太多的精力,一模考過了,他的成績好的出奇,清華,北大沒有把握,可考個985,211之類的重點大學還是沒問題的。老師們現在看他的眼光,就像阿裏巴巴進了藏寶洞,兩眼放光芒。
直到有一天,同學們正在舉行高考衝刺,百日誓師大會時,突然學校通知趙自征,讓他去參加一場特殊的考試。考試的內容、目的不明,考試的地點設在太原。一個縣級的普通中學有上千的應屆畢業生,報考飛行員的隻有他一個,因此被大家稱為天才少年。可這個天才少年到了保定後,就出現了四五百名的競爭者。現在有資格來到山西考試的,竟然有一千多人,巨大的競爭。讓趙自征感歎,中國最不缺的就是天才。
考試的內容終於公布了,頭一天考數學、理綜。第二天語文。趙自征暗自慶幸,英語不是這次考試的選項。農村的孩子,外語成績普遍不好。他的啟蒙英語老師,能用漢字把26個字母讀出來。那時他們用的英語課本,一個小男孩王強和一個小女孩劉英是經常出現的主角。那位漢字英語老師,教給大家的第一句英語對話,就是王強and劉英,生生讓她讀成了王強按倒劉英,這讓港台電視劇看多了的孩子們浮想聯翩,蠢蠢欲動。
趙自征第一次接觸英語已是小學四年級,這要比城市孩子們幼兒園的英語啟蒙晚了不少,所以英語一直是他的弱項,基礎從小就沒打好。英語給他每次的考試成績拉分不少,除去英語,剩下的幾門功課基本上都是滿分。有時他會想,一個中國人,為什麼要把英語作為主科?要是考試取消了英語,那該多好啊。現在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理綜、數學的考試內容難得近乎變態,再難也難不住來參加考試的孩子們。中國的理科老師善於找一些偏題、怪題來難為自己的學生,久病成醫,一來而去,孩子們對這些題居然有了特殊的免疫力。老師出個題目,要是沒有拐彎抹角,那就不正常,還會被同學們笑話,這題出的沒有水平。
第二天的語文考試有些特色,六個小時的考試時間,中間不能休息,去廁所還要有兩個老師陪同。要求寫出一篇不低於5000字的文章。題目是《請寫出四大名著中(任選一部)主要人物之間的非理性關係》。
乖乖,這題目是哪一個大能出的。現在的孩子有誰還會去翻閱那些老古董。幸虧有電視劇《西遊記》每年暑假都會給孩子們普及一次古典文化教育。大多數的考生都選擇了遠赴西天取經的唐僧師徒。《三國演義》被改編的遊戲最多,有些孩子沉溺其中,對呂布和張飛的戰力知道的門兒清,可要說出他們的關係,就有些強人所難了。這些孩子的暑假不是陪電視,而是和電腦度過的,他們的文章寫不出《西遊記》,隻能在遊戲中的人物中找靈感。
趙自征拿到考試題目,心中一陣狂喜,心中對父親的敬仰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因為爺倆經常談古論今,在父親那裏了解了很多曆史知識)。這個題目他見過,而且寫過一篇和這次考試要求一模一樣的文章,想讓小趙同學現在一字不差的背下來是不可能的,但大體的骨架還是記得。隻要再往裏麵塞上些零碎,湊字數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