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那邊,那安思冬便會在他們回來後就回去,但卻跟她想的一樣,西蒙他們很生氣的回來了。
足以證明現在的環境還不行,反正不適合安思冬這種人。
她可以不紅,可以不出名,但她想要踏踏實實演戲,而不是得天天想著巴結誰,算計誰。
國內的市場,演戲好的沒有幾個,但在背後下黑手,使絆子的卻不少。
安思冬不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她就是單純的怒其不爭。
有的時候真的不願別人看不起,而是自己不爭氣。
不過她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這個隻是暫時的,以後肯定會改變的。
隻是不知道這個時間要多長,但應該不會太久,因為觀眾的智商容不得他們混弄。
當沒法再圈錢的時候,觀眾要求越來越高的時候,自然就會改變了。
西蒙自己組了一個項目,力跟費伊都有參加,他自然也會邀請安思冬。
他們四個人共同創造的劇本,西蒙以安思冬為原型,講述了她奮鬥的故事。
一個人隻身來到異國他鄉,語言不通,她卻懷有著演員夢。
這裏麵不僅有安思冬的奮鬥曆程,也有西蒙、力跟費伊的。
他們三個都是異國人,這也是他們親近的原因。
在之前,他們三個也都麵臨著很多困難,但卻因為夢想一直都沒有放棄。
後來安思冬建議不如把這個拍成是四個單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主線,但又會有交集。
力又建議,在同時發生的時間可以采用分鏡,這樣會更新穎一點。
而這部電影最後定名為《FOUR》,他們沒想著拿這部電影掙錢,也沒想著獲獎,就是四個人都想拍這麼一部電影,就這麼簡單。
這部電影不需要多少人,他們四個也很簡單,都是他們四個人的衣服,他們四個人一起集資。
像是故事片,又像是紀錄片。
他們隻有一個大綱,通常會是想到什麼就會拍什麼。
最後大家商量著剪輯,一起覺得怎麼樣好那就怎麼樣。
正好趕上有一個電影節,這個電影節不是太出名,不過這個電影節在業內的含金量很高,因為是出了名的公正。
這個電影節會分兩部分,一部分由業內人士匿名自由投票,一部分由觀影觀眾來投票。
電影節會有為期一個月的展映,在展映期間,電影人員的信息會被抹去,隻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而且這個介紹必須真實,不能出現那種故意誤導,或者打擦邊球,比如白雪公主是一個女人跟七個侏儒的故事。
觀眾進場看過後,可以進行打分跟評價,但評價不能涉及任何劇透。
這個電影節來看電影的都是真心喜歡電影的,自然也都能遵守規則,目前已經舉辦了十幾界,還沒有發生過什麼事。
不過別看隻是舉辦了十幾界,跟其他的獎項比年代太少,但近幾年這個獎的影響力卻越來越大,因為公平,裏麵的電影好看就是好看,不好看就是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