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 2)

孫玉華是個聰明人,很快悟出了他們的來意,戴春玟在神龜廟裏的一番話猶在耳邊,他態度誠懇地表態,決不會辜負父老鄉親的希望,你們把心放在肚子裏吧,我孫玉華不是小肚雞腸的小人。聽到從孫玉華嘴裏說出的“父老鄉親”四個字,老書記張發奮竟然感動地哭了,連稱孫玉華是宰相肚子能撐船,必有大福大貴,神龜保佑!

送走了這夥人,孫玉華便回到房間裏休息了,這次會麵使來者釋然,更使他自己釋然,猶如烏龜掀掉大石板,驀地一身輕鬆了。他喂了老龜一塊黃瓜,他就神態坦然地睡著了。三點多鍾,蘇利民便敲開了門,興奮異常地大呼有了重大發現。孫玉華考古考了幾十年,重大發現見得多了,身子斜靠在床背上,麵有不悅地說,慢慢講,激動什麼?

蘇利民回到房間並沒有休息,而是繼續查閱那些文史資料,在縣政協文史組主辦的《文史選萃》1992年第三期上,他終於發現了一篇《張狀元京城受難回鄉,帶神龜龜山安養晚年》的文章。說的是清朝雍正年間,狀元張龜年受一樁著名的“文字獄”案牽連,為免殺頭之禍連夜逃出京城的事。文章中介紹說,張龜年幾代人都愛龜崇龜,從其名字上就略知一二,他的廣西好友進京探望他時,帶來了一隻百年老龜送給他。此龜周身鱗甲,緣如鋸齒,頗有靈性,張龜年自然愛不釋手,奉若神明,他出逃京城時一身輕裝,狼狽不堪,卻沒忘了帶上這隻神龜。出了京城,張龜年不知逃往何方,就將此龜放在地上,由它引路,他相信神龜一定能將他帶到一個安全的地方。神龜原地轉了幾圈,然後便向西南方向爬去。張龜年立時大喜,他祖輩的家鄉神貴村就是這個方向。於是,張龜年幾經周折回到了家鄉,從此隱名埋姓,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於龜山上的神龜泉邊建起了簡易草房,與神龜相依為命。附近鄉民知道他有一隻神龜,能卜吉凶,招財引寶,紛紛找他占卜。張龜年活到一百零一歲,在夢中仙逝,神龜遂不知去向。神貴村民為紀念他,並請神龜保佑子孫後代,在草房原址建起了三間廟宇,取名神龜廟,連年香火不斷。

孫玉華認真地讀了一遍這篇文章,從床上跳下來,來回踱著步子,半晌不語。神貴鄉的民間故事他當年搜集了不少,這個故事他還是第一次看到。

“此龜周身鱗甲,緣如鋸齒。”蘇利民重複著文章裏的描述,然後蹲下身來,注視著地上的老龜,說,“孫所長,你看多像這隻老龜!”

孫玉華還是不說話,點上一支煙,又是一陣咳嗽,他隻好將煙舉在手裏,不去抽它。

“孫所長,我剛才算過了,清朝雍正元年是公元1723年,雍正在位十三年,距今不到三百年,史料上說,張龜年收到的是一隻百年神龜,您不是說這隻老龜的龜齡在三四百年之間嗎?正好與張龜年的神龜龜齡相仿啊!”蘇利民殷勤地給孫玉華的茶杯裏倒滿水,端到他的跟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