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洛陽(九)(1 / 2)

肖阿爽麵無絲毫懼色,緩緩地環視一周,犀利的目光所到之處,眾官差皆被嚇得不由自主後退了半步。

“好一條漢子!放了他!”忽聽一個不大卻充滿威嚴的聲音從前麵騎兵隊中傳出。

眾官差聞聲不禁愕然,手中的刀槍微微低垂了一點。

“給我抓起來!”孫黑虎顯然並不理會騎兵隊中的聲音,喝令眾官差道。官差們經浴血奮戰方才使肖阿爽就擒,自然也不願到手的功勞隨對方一句話便恭手相讓,聽得頭兒命令,皆一擁而上就要將阿爽綁縛起來。

“眾軍士聽令!上箭!”還是剛才的那個聲音,不過此時已透出了幾分殺機。

隻見馬上的騎兵們聽到命令,紛紛搭箭彎弓。刹那間前麵的官差已成眾矢之的,隻需對方一聲令下便會落得個萬箭穿心。

“何方的將士?在下是河南府尹葛大人麾下捕頭孫黑虎,奉大人之令正率眾緝拿黃巢餘黨,還請將士們行個方便。”那孫黑虎見狀也不由的驚慌,忙抬出葛忠的大駕來。

“叫你放人,你就放人!少他媽囉嗦,一個小小的河南府難道還想違抗驃騎大將軍、河陽節度使、檢校司徒諸葛大人的鈞令嗎?”騎兵隊列前的一個身披白袍的年輕官軍輕蔑地說道。

那孫黑虎聽著對方報出的官銜一個比一個大,不由驚得一愣一愣的,忙恭敬地抱拳施禮道:“屬下有眼不識泰山,還望諸葛大人恕罪!屬下這就放人!”說完,連猶豫都沒猶豫一下,立即令人抬了地下的屍體一哄兒撤了。

“快將好漢抬了,速速趕回營中尋軍醫來診治!”剛才那個聲音急切道。

這時早有官兵把已經昏迷的肖阿爽從地上抬起來,一隊人馬這才急匆匆出了北城門,往邙山腳下駐紮的軍營中趕去。

邙山又名平逢山,太平山,郟山。它如一條長龍蜿蜒橫臥洛陽之北,東西橫旦數百裏,高約八十餘丈,如同洛陽的天然屏障。

俗語雲“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氣勢雄偉、土質深厚的北邙當作死後長眠的好地方。“邙山晚眺”在當代本是著名的洛陽八景之一。每當夕陽西下,暮色茫茫,萬盞華燈初上,萬戶炊煙嫋嫋,站在峰頂觀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偉的宮闕,寬廣的園囿,富麗堂皇的樓閣,十分壯觀。

不過此時的北邙山卻是在剿滅黃巢義軍戰爭中起家的唐未大軍閥、陽河節度使諸葛爽的帥營。

廣明元年,黃巢攻陷京師長安,唐僖宗詔命諸葛爽率代北行營兵馬,赴難關中。諸葛爽率軍進至櫟陽,聞潼關不守,唐僖宗出奔蜀中,於是降於黃巢。

黃巢以諸葛爽為河陽節度使。黃巢兵敗後,諸葛爽又歸順朝廷,唐僖宗迫於他兵多將廣,不僅沒有責他投降黃巢之罪,卻仍使其節使河陽,並進位檢校司徒。

唐朝官製中河南府尹不過是個從二品,而司徒一職卻是正一品。加上此時諸葛爽擁兵自重,就連唐天子都懼他三分,何況一個小小的河南府捕頭,聽了他的名號自然沒有不從命的道理。

肖阿爽隻不過是殺敵勞累,再加上失血過多才昏倒的,被帶回軍營之後,經過醫者調理,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漸漸轉醒。睜開雙眼看時,到卻見一張似曾相識的麵孔,正笑意盈盈地看著他。待仔細端祥時,卻見正是原跟隨黃皓的軍醫,肖阿爽的同鄉老黑頭。

他鄉遇故知,本是人生一大樂事,何況肖阿爽此時正值難中,豈有不高興的道理。阿爽一翻身起來,便同老黑頭攀談起來。

原來黃皓領著那支殘兵一路行來,天氣漸漸轉冷,山間食物日益短缺,不得已走出大山,在平原間尋覓活路。不想在介休和官兵遭遇,經過一場惡戰人馬損失大半,好不容易帶著眾傷兵逃脫李克用的追擊,卻又遇諸葛爽部的圍堵。在亂兵之中,黃皓被早有反意的羅文一刀砍下首級,見大勢已去的諸葛尋帶了十幾人也逃命去了。餘下人眾或死或或傷,或被官兵俘獲,自此一幹人馬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