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畝地的產量可以是原來的十幾倍了。”長老有些不敢相信的道。
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看到的隻不過是糧食多了,不管什麼時候,哪怕是災人禍,也不用挨餓了,但是到了長老這一層次,完全就不一樣了,他們看到是,整個華國的未來。
糧食問題是安全問題,而非經濟問題,糧食不像其他商品,少一點隻會漲價,糧食少一點都會餓死人,是一個硬需求。
而穩妥,就是要保證糧食運輸、銷售等環節的穩定,波動不能太大,讓每一個人都能吃到糧,糧價如果上漲過快,低收入人群就會迅速陷入饑餓狀態。
華國是一個糧食生產大國,也是一個糧食消費大國,華國的糧食生產和供求情況不僅關係到華國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而且會影響國際糧食的供求和價格狀況。
如果我們大量從國際上進口糧食,就會造成國際糧源的緊張,拉動糧食價格的上漲,從國家安全戰略角度看,我國人口眾多、農業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影響較大,在國民經濟發展全局中,糧食始終被視為特殊商品和戰略物資,如果放鬆國內糧食生產,過度依賴國際市場,無異於將自己的飯碗放在他人手上,在戰略上極易受製於人,在關係國家生存發展的國際競爭中處於被動。
“如果你控製了石油,你就控製了所有的國家,如果你控製了糧食,你就控製了所有的人。”這句話是基辛格在上世紀70年代接受媒體采訪時所的,可以看出糧食對於國家以及人類的重要性。
糧食作為生活必需品很早就滲入了政治因素,華國曆史上,就影兵馬不動,糧草先行,明成祖朱元璋的“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的帝王之道,所以糧食是國民之根本。
“龍,對於可控核聚變和新生一號你的要求吧。”長老睿智的並沒在真假問題上糾結。
“你們也知道,能源和糧食對於整個世界,整個人類的重要性,但是如果去推廣,空間科技就顯得有些單薄了,所以我想與國家合作,畢竟我是一個商人,我會成立兩個新的獨立公司,當然了,我也不是孩子了,你們可不能獅子大開口。”
劉龍這次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成立新的獨立公司,不與空間科技有任何牽扯,雖然他相信長老,但是他有些不相信下麵的人,畢竟空間科技的秘密太多了,多到長老們見到都會有想法的地步,更何況下麵的人。
而且能源和糧食這兩大具有戰略意義的物資,國家是絕對不會允許私人企業插手的,所以劉龍很知趣的直接提出了合作,而不是等待著以後被收購。
“龍有什麼想法可以出來,我們大家一起討論討論嘛。”此時的劉龍在長老們的心中就像是一份充滿香氣的菜品佳肴,而且還是劉龍自己送上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