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諾貝爾提名(2 / 2)

聽到家裏的老佛爺發話了,一大兩小相互看了看,埋頭吃起了早餐。

吃完早餐的劉龍坐在沙發上,一邊喝著茶,一邊看著手機上的新聞熱點。

在劉龍瀏覽的時候,一則新聞引起了他的注意,新聞的大體內容是,南省大學的著名教授葛洪斌,成功研發了一種新型高分子材料-碳晶高分子材料。

碳晶高分子材料,有著硬度高,韌性好,耐高溫,耐低溫,耐撕裂,質量輕等優點,此材料的麵世,代表著我國在高分子材料領域又步入了新的台階,同時葛洪斌教授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

諾貝爾獎是指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隨著科學的快速發展與進步,諾貝爾獎在科學領域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時至今日,諾貝爾獎已經成為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獎,能夠得到這個獎項,說明全世界的科學家都認同了你對科學的貢獻,可以說,對於科學家而言,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是他們一生追逐的夢想,也是莫大的榮耀。

當然以劉龍所研發的一係列高科技,早就應該是諾貝獎的得主了,不說別的就說石墨烯電池,絕對會獲得一個諾貝爾物理獎的。

有的人可能疑惑,為什麼不是化學獎而是物理學獎,原來石墨烯電池不同於鋰電池最大的地方就是,鋰電池是通過化學反應來製造電能的,而石墨烯電池是通過儲存電能而釋放電能的,所以獲得的必定是物理學獎而不是化學獎。

劉龍之所以沒有獲得諾貝獎,那是因為他被提名的時候,他根本就沒有同意,所以,他應該算是隱藏的諾貝獎得主。

而縱觀華國近百年曆史,隻有一個諾貝爾文學和生理醫學,就是彈丸之地的膏藥國都有二十幾個諾貝爾獲得者,難道是央央華國十幾億人口真的就不聰明嗎,當然不是,還是那句話,我們的起點太晚了,當然,也有一些華人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他們所服務的國家已經不再是華國了,所以也就算不得數了。

而如今葛洪斌被提名諾貝爾物理獎,而且很有希望就是最終的獲得者,劉龍不關注才怪呢。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大家沒有覺得南大的葛洪斌這個名字很是熟悉,沒有錯,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葛洪斌也算是劉龍的員工,因為在碳晶高分子材料這個項目上,劉龍投資了五個億,同時也擁有了這個項目的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劉龍一邊瀏覽著關於葛洪斌的報道,一邊喝著茶品,就在這時,窗外傳來了汽車的轟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