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六 睡眠不足(1 / 2)

中集有個叔伯兄弟叫唐補義,他是唐補仁的老四。唐中集為了拉攏一下家裏的這些弟兄,就給他安排一個最愜意的工作。就是負責給隊裏的牲口扯玉米葉子。活不怎麼累,公分還高。玉米成熟後,要在沒有收獲前趕著鮮把玉米葉子先給扯下來。

早也不行,晚也不行。過早扯,會減少玉米的產量。過遲了扯葉子,葉子枯黃疲軟,扯不下來。就算是扯下來的話,葉水也沒有了,牲口也不愛吃。所以時間要把握好。

這種活派給誰,那都是像撿了寶貝似的。扯下的玉米葉子到了隊屋那可都按重量算公分的。一天下來,要是快手可比三個人一天掙的公分呢。

為了多撈點,唐補義還特意帶上家裏的大閨女帶帶。帶帶今年十四歲,個子高高的,比一般打女孩子都要高出一個頭。

從小在家帶妹妹,就沒去讀過書。人高三分呆,都這麼大了,一點也不像個女孩。秋天,不勤點洗頭發,頭皮上就會起熱痱子。

頭上太癢那是長時間不洗頭發造成的,可她的娘硬說是生了濕氣。找到剃頭的匠人硬是給推了個精光。女孩子,被剃光了頭發,個子又高,簡直就是一個大傻子。

要不是全身穿著小碎花的紅布衣服,就是朝朝見麵的鄰居也會誤把她當成假小子。

人一高,力氣就大,做事就猛。人沒讀過書,不懂的含蓄,不會矜持,說話由著性子噓喊。就更不像個女孩子了。天熱,腦袋光光的,頂塊毛巾,不是用來遮醜,而是用來遮擋陽光。

站在父親身後,父親每扯夠一抱玉米葉子,帶帶就會接過來。忙著穿梭行行玉米紗帳送到地頭車上。在父親眼裏,也沒把她當女孩子,而是把她當成了半大小子來使用。

夏末秋初季節,到處都熱的不行。特別是酷熱的夜晚,還到處都是蚊蟲叮咬。在這個時候,村裏總要安排了一個藝人,在夜裏唱書。

往年都是本莊的藝人唐占全給一莊老少敲著大鼓唱隋唐。因為占全為周玉寶和滿榮的那件事得罪了中集,讓中集懷恨在心。

就跟支書建議,“年年唱大鼓,大家都聽膩了,今年得換個口味。請後莊的唐家玉過來給大家唱二胡。”

“好是好,會不會得罪那個唐占全啊,往年都是他唱大鼓的。”支書遲疑了一下,提醒道。

“他有什麼意見啊,每次唱的都是那隋唐,翻來覆去都多少遍了,估計他自己也嫌煩了。”中集不以為然的說。

支書不想跟他囉嗦,換人就換人吧,反正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後莊的唐家玉,到了晚上,就拿了把二胡過來了。這個人平時不去跑江湖,也沒什麼名氣。大家開始聽說是唐家玉來唱二胡了,都還覺得跟平時那些上門要飯的那些唱門頭一個樣,沒什麼聽頭呢。

眾人反正飯後也沒有什麼事,就搬著小板凳抱著試試聽的心裏來這裏湊熱鬧,要是不好聽了,再回家也不遲啊。

到場的人不到全莊的十分之一。等眾人一坐好後,唱書的還想多等等,架不住先到的人吆喝著,“你就唱吧,該來的,也到的差不多了。”

唱書的像初出道一般,還扭扭捏捏的呢,實在不好推辭。清了清喉嚨,二胡就開始拉了起來。

嘴裏就開始唱了起來。口一張,二胡跟著一拉響,瞬間就鎮住全場的聽眾。

唱的調調勾人心弦,故事也引人入勝。特別是那二胡拉的,更是讓人沉醉。唱到喜慶的事情,唱調和二胡配合的讓人幾乎想蹦起來歡快舞上一段。

哼到哀悼之處又讓人肅然起敬,讓人跟著劇情潸然淚下。

本來是商量好的每晚隻準唱到夜裏十一點結束。唱好聽了,從農曆六月半頭,唱到七月半頭。可是這頭一天,眾人就被唱的聽入迷了。一直督促著唱書的唱到下一點。

等到第二天就不得了了,唱書的還沒到場呢,寬敞的場地上就烏壓壓地坐了一地人。

於是以後每天都坐滿了人。

但凡第二天家裏煙筒不冒煙的,那都是家裏的婦女聽了一夜的二胡的,第二天早晨賴著床不想起來的。

但凡哪家水缸裏沒有吃水的,也都家裏的男人聽書聽到很晚,早上爬不起來的。

但凡哪家的自留地裏棉花開的白花花的,那就說明這家的男女都是夜裏顧著聽書賴著不回的。

結果是唱到了七月半頭本來打算結束的,可大家不讓,都說現在還沒到農忙的季節,可以延長十來天。唱書的也很無奈,就添加了十場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