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1 / 2)

南宋理宗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初冬,太陽剛剛轉過西洞庭山還未到掌燈時分,太湖之濱東洞庭山莫厘峰下的煙雨飄香樓的前便車水馬龍地熱鬧起來了。

原來今天是一代名姬李師師的玄孫女——第四代小李師師李嫣“賣藝不賣身”演出的第一天。蘇州城內的王孫公子全都是慕名來到煙雨飄香樓,以便早一會兒一睹佳人芳容,一賞美人絕技。就連南宋皇帝呆著的臨安(杭州)府也有不少人慕名而來。

挑出一丈有餘的青布幕,被不斷進入煙雨飄香樓的客官揭開。掛在門首的斑竹簾,此刻隻能高高卷起,方便客官進進出出。轉過中門,一捧鴛鴦燈從高高的頂梁上低垂下來,盞盞燈下擺放著犀皮香的桌兒和香楠木雕花玲瓏椅。桌兒上放著博山古銅香爐,爐內細細噴出幽幽的香氣。香爐周邊擺放著波斯國的錫器酒具和一盤盤夏果兒。

天井的正中錯落有致的三層亭台被紫色毯子鋪蓋起來,每個台子上都擺著一張三座香楠木雕花玲瓏小床。正中的台子上的三座香楠木雕花玲瓏小床上,鋪著落花流水紫錦褥,床上方懸掛一架玉棚好燈,案幾上擺著異樣古董。床前是一個低矮的繡墩,繡墩前擺著一張紫檀的幾案,案上一張古琴。

三名絕色的女子輕搖漫步地走上高低不同的三個台子,柳腰微微一擺便將玉臀輕輕地坐到了秀墩之上。三雙手三十根如新剝嫩蔥般的玉指,同時撫向麵前的古琴,叮咚之聲立刻響起。

琴音雖不如“大珠小珠落玉盤”那般,卻也是有“高山流水”之意境。一曲《廣陵散》經過三個美人的彈撥撫弄和揉搓,令許多客人聽的是如醉如癡。

隨著古琴最後一個音符“咚——”的一聲止住,三個女子起身給四周的客人道個萬福,便隱身而去。

三名絕色女子退去不久便又有十名姿色上乘體態婀娜的女子走上亭台,隻見她們一個個全都露出半截肩膀和一片白花花的酥胸。此時弦樂起奏、編鍾響起,十名令四周廊道和亭台之上的客人垂涎三尺的女子隨著樂曲翩翩地舞動起來。隻看得四周的客人高升、眼睛放光,竟然忘記了飲酒品茶。

一曲終了,十名嬌媚無限的女子又退了下去。直到再也看不到人影了,客人們這才記起麵前桌子上的佳肴美酒。可是就在客人剛剛端起酒杯欲飲之時,天下第一名姬小李師師出場了。

小李師師出來了,燈下看時,端的好容貌。有詩為證:

芳年聲價冠青樓,玉貌花顏是罕儔。共羨至尊曾貼體,何慚壯士便低頭。

隻見她:蹴足蓮步輕移,霓裳廣帶搖曳,麵目含羞多情,體態阿娜多姿。

小李師師來到中間亭台前麵,輕盈地道個萬福,便慢慢回身,輕移蓮步來到古琴後麵的秀礅之處,雙腿微微一曲又是一禮,才坐到秀礅之上。

玉手輕展指觸琴弦,小李師師便隨著低婉的琴聲唱出一曲。她唱的是北宋神童晏殊的《蝶戀花》,隻聽她唱道——

欄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聲如咽、曲委婉,一曲唱罷,便是一片喝彩之聲。小李師師,唱罷起身微微一躬。把離別之苦比作國難之仇,可謂是心裁別出。繼而小李師師複坐於秀墩之上,芊芊玉手在古琴之上彈指一撥,霎時間曲風大變,一曲《滿江紅》悲壯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