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城主代替稷下劍聖,執掌南方人族,是名義上的儒界統治者。”
鄰桌的陸大友,解釋說道:“故而,南方九山八十一座大城,都會自己的兒子,到儒城來讀書學習。”
“但實際上,這些少城主,都非常清楚,他們來儒城,就是當質子。”
“不過,隻要不離開儒城,隻要不太過於混賬,這些質子在儒城中,怎麼著都可以,乃是馬城主重點培養的人才!”
質子,換句話說,就是代替自己父親,在儒城當人質。
這說法,是不好聽。
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
能當質子的人,都是一方諸侯的兒子,他們來到儒城之後,會接受最精銳的教育。
而且!
這些所謂的質子,他們報考稷下學宮,是能得到加分優待的。
故而!
九山八十一城的城主,都是將自己麾下,最優秀的兒子,派遣到儒城。
畢竟!
隻要不想造反,這些城主沒必要,隨便送兒子過來。
而那些最優秀的質子,他們接受最優秀的教育,成為大儒的概率極高。
如果某個城主死了,這位質才會回歸,成為新的城主。
這些質子,常年在儒城生活、學習,被馬城主如兒子般養著。
試問,他們回去之後,對馬城主的待遇,能夠惡劣嗎?
甚至!
一些質子當城主之後,見了馬城主,也會叫一聲:“父親大人”。
故而!
靠著這種質子培養模式,馬城主就能確保,九山八十一城,都在他的牢牢執掌之中。
當然了,除了九山八十一城之外,無論是極西之地,還北方草原。
隻要有願意,派遣質子的君主,馬城主都會接受。
隻不過,北方草原的蠻人,他們崇尚武力,豈能派遣質子?
至於極西之地的藩國,倒也有一些國王,派遣了質子。
但這些國王,隻是忌憚儒城,所派遣的兒子,都是最不成材的,無一不是棄子。
畢竟!
沒有一個番人國王,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儒城的附庸。
而且!
這些國王的國家,在極西之地,都非常的弱小。
他們派遣質子,隻是想扯馬城主的虎皮,震懾周邊鄰國罷了。
但花國,卻不同!
花國雖也是小國,疆域並不大,人口也極為有限。
但花國盛產櫻花,乃是發達國家,在整個儒界,都有很大的名氣。
尤其是,花國的工匠,那是儒界之中,最好的工匠!
故而!
花國派遣質子,臣服於馬城主,這自然讓眾人,都感覺到了震驚。
而且!
眾人都沒想到,花國最天驕的太子殿下,居然親自到儒城,自願成為質子。
這還真是,不可思議!
……
當巾三大師,說出真相之後。
江勃的臉色,瞬間變得難看。
江勃非常清楚,劉傳風當了質子,那他在南方人族,就有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如今的劉傳風,名義上是番人,但實際上,卻已經是南人身份。
試問,江勃,如何不惶恐?
果不其然!
眾目睽睽之下,劉傳風,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