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類自有道(Part 1)(1 / 3)

於泳一大早就被手機鬧鈴吵醒。他強撐著眼皮,一臉興奮地用力揉揉眼睛,讓自己很快精神起來——他從昨晚就盼著早晨盡快到來,以至於興奮得兩點以前一直沒睡著。他坐在床上迅速穿好衣服,緩慢下床,一步一蹭地走到衛生間,洗漱完畢,就開始打掃房間了。

自從三歲時爸爸離開這個家以後,這個活兒就一直是媽媽幹。直到前幾個月媽媽住院了,屋子就一直荒著沒人動過,有時他甚至擔心地上的灰裏會不會長出野草。如果不是因為今天特別,他甚至想過要等媽媽回家再為他打掃“戰場”。而今天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孫揚要來他家看他。

於泳大一的時候就在學校的論壇上認識孫揚了,不過那時的認識還隻限於彼此知道學校有這麼個人存在,偶爾上網碰到聊兩句學校的情況、專業的情況,最多不過於探討下社會的就業壓力。要不是因為媽媽的病,他們這種半陌生人的關係恐怕也會一直保持下去,隨著時間的流淌,逐漸忘得一幹二淨。

不幸的是,大約三個月前,於泳媽在給客人端菜的時候突然暈倒,送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得的是胰腺癌,而且到了晚期。

噩耗像是晴天霹靂,徹底擊垮了這個母子組成的小家庭。於泳爸很早就離開家了,那時於泳還不能理解其中的緣由,時常會對媽媽追問起來,結果都是以於泳媽掩麵而泣為收場。等到於泳成熟了,能猜測出爸爸離家原因之時,他在大學也能打工養活自己了。理解一件成人做的事總是需要等到成人之後,就像要品嚐榴蓮的味道不能光靠聞。

因為家境不富裕,於泳很小就有打工補貼家用的願望。於泳媽很心疼他,一般不讓於泳做什麼活兒,直到她已無力獨自供養一個大學生的時候,才默許了於泳的做法。

當得知自己的病情無法挽回,於泳媽瞬間崩潰了。令她傷感最多的並不是死亡帶來的恐懼,而是自己的離去會給於泳帶來多大的痛苦。她沒能力挽留住一個男人,更沒能力給自己創造幸福生活,不過這些她都認命,怪不到別人。讓她自責的是,她殘破的生活卻使於泳人的生旅程異常艱辛。

癌症雖然是隨時等著死亡通牒,但是不等於沒有希望,這希望隻有靠高昂的醫藥費來支撐。於泳爸在得知了他媽時日無多的消息後,終於肯伸出援手,支撐著她在醫院的開銷,維持著生命最後的階段。他爸不像當年離家時那樣窘迫,所以願意傾囊相助。但是他爸始終不肯露麵,也什麼話都不講,於泳甚至都聯係不到爸爸,隻知道按媽媽的吩咐,到銀行賬戶裏取來爸爸彙過來的錢,然後支付高昂的治療費用。

於泳很懂事,他知道媽媽心裏的苦比自己多,既然媽媽不提有關爸爸的事,他也不問。

於泳就是在這種跌宕起伏的情感波動下跟孫揚熟悉起來的。生活和情感的壓力就像是蹺蹺板,此消彼長,而於泳就是最下麵的支點。他把所有的艱辛都看盡眼裏而且承擔下來,卻不知該向哪裏釋放。

碰巧,孫揚大四實習,麵臨著畢業和找工作的雙重壓力。她學的是拍賣,這種專業的就業前景跟在火星上找公共廁所一樣不容樂觀。現在她隻能在一家拍賣行實習,做的工作無非就是掃地倒茶之類的前台工作。上大學之前,她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但絕對不會做前台;上大學之後,她才知道自己什麼工作都不適合,而且果真連前台都不會做。

在各自的壓力下,他們把複雜的情感通過網線,彼此交流著。網絡是個高回報率的媒介。它的資產和情感抵押價值為零,因此一旦有收獲就相當於空手套白狼。

孫揚在得知了於泳的情況後十分同情,雖然於泳曾多次表示感謝但不需要同情。而於泳也積極鼓勵她別因為剛步入社會就遇到困難而畏畏縮縮。

就這樣,兩人很快就熟識起來,雖然沒在現實中見過麵,但卻有了彼此憐惜的默契。

於泳在照顧媽媽的時候,為了讓媽媽的情緒好起來,閑聊之中,也會提起這種微妙的關係。媽媽每當聽到關於孫揚的話題都會格外用心,而且情緒高亢,似乎她看到從小到大、從未有可能接觸到男女之情的於泳終於心有所屬,倍感欣慰。雖然這欣慰背後,隱藏著更大的擔心。她旁敲側擊地跟於泳說,憑她多年的生活經驗,初戀很難成功,而且更難步入正軌,她跟他爸爸就是初戀破裂的例子。於泳聽到這,低下頭,不好意思地岔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