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最後的情報(1 / 2)

混沌初分有此岩,此岩高聳太和山。

麵朝大頂峰千丈,背湧甘泉水一灣。

石縷狀成飛鳳勢,龕紋綰就碧螺鬟。

靈源仙澗三方繞,古檜蒼鬆四麵環。

雨滴瓊珠敲石棧,風吹玉笛響鬆關。

角雞報曉東方曙,晚鶴歸來月半灣。

穀口仙禽常喚語,山巔神獸任躋攀。

個中自是乾坤別,就裏原來日月閑。

此是高真成道處,故留蹤跡在人間。

古來多少神仙侶,為愛名山去複還。

—唐呂洞賓《題太和山》

呂洞賓以傳神之筆,描寫了武當山南岩的勝景,\"武當\"之名最早出現在《漢書》中,取自“非真武不足當之”,漢末至魏晉隋唐時期,是求仙學道者的棲隱之地.至宋代,道經始將傳說中的真武神與武當山聯係起來,將武當山附會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飛升處,為它以後的顯榮尊貴打下了基礎,入明以後,由於統治者對真武的尊崇,武當山被封為\"太嶽\"、\"玄嶽\",成為\"天下第一名山\".

武當有箭鏃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岩、激湍飛流的24澗、雲騰霧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譽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傾斜,形成“萬山來朝”的奇觀。

金殿,坐落在武當天柱峰之巔,建於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進深為三間,高5.54米,長4.4米,寬3.15米,全為銅鑄鎏金。若能從高處遠遠望去,心頭定會為之一顫,驚歎它的莊嚴之感,但若是走近去看便明顯發現上麵斑駁的牆麵,那些掉落的金斑斑點點的裂開,讓人不得不感歎時光滄桑的變換,不忍去觸摸牆麵的傷痕。於是隻得低頭快步走進殿中無視那些時光的印記。

殿內高聳的襯托下人立刻變得渺小,立柱直頂上去,莊嚴挺立毫無鑄鑿之痕,雖經五百餘年風霜雨雪及雷電侵襲,已不再像當年金碧輝煌,但給人的氣勢之感卻宏麗如初。

大廳後有眾多房間,正如古語中所說的那般,五裏一庵十裏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台隱映金銀氣,林曲回環畫鏡中。走進去陳舊樹木的氣息撲麵而來,房中正間方向上方懸掛一匾上書一“道”,正中拜訪著一張圓桌,兩邊牆上對稱各掛一長卷梅圖,期間空落地方點綴綠鬆修真盆栽,顯得自然而幹淨利落。

這時,一陣開門聲傳來,緊閉的房門被慢慢的推開,隻見一人緩步走進,身著武當道袍,鶴發童顏,頗有一番仙風道骨的味道,他向房中的床鋪走去,隻見房中床上躺著一人,身高七尺有餘,一身白衣長衫,麵如冠玉,竟時而露出痛苦的神情。

那名老道走到床前,雙手平舉,手心向下對著床上的青年,一陣青光亮起,竟慢慢的將青年全身覆蓋,在這瞬間,像是閃電劃過般,強光一閃,一切恢複平靜。

床上的青年慢慢的轉醒,大腦中一片迷茫,我這是在哪裏?這裏是地獄嗎?我的胸口好疼,好像好疼。眼睛慢慢的睜開,迷蒙間看到了這古香古色的房間,在中間圓桌旁坐著一位老者。我不是被開槍打死了嗎?思緒間,將手放到了胸口前,發現竟然毫無疼痛的感覺,隻是偶爾傳來一陣麻痹感。青年像是受到了什麼驚嚇般,猛的一坐而起,雙手拚命的往身上摸來摸去。

“沒死!我沒死!我真的沒有死!”

青年驚奇若狂的從床上一躍而起,手舞足蹈的大叫起來。這時,青年定睛一看,隻見剛剛坐在桌前的老者竟然出現在了自己的眼前,雙眼淚水彌漫,嘴角卻笑的大開,但是卻聽不見笑聲,隻聽口中發出,啊,啊,竟是笑中帶淚。兩人對看了一會,隻聽老道開口說道

“毅龍,你終於醒了。為師,為師實在是…..”

說話間,眼淚竟不停的往下掉。說得那青年,哦,不,正是毅龍,說的毅龍滿頭霧水。什麼為師?這是怎麼回事?看著老道那模樣,卻又不忍開口問話。

不知過了多久,老道終於從悲泣中回過氣來,揮手一擦,臉上竟看不出絲毫哭過的模樣,轉瞬間便又恢複了那仙風道骨的感覺。毅龍見其恢複了形態,卻又隻是直盯著自己看,無可奈何,隻好鼓起勇氣開口問道

“老先生,請問這裏是?我為什麼會在這裏?”

聽到毅龍的問話,老道臉露驚訝,雙眼直瞪,卻發現毅龍那迷茫的模樣,一時間竟慌張了起來,雙手緊抓毅龍的肩膀,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