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灣位於雲陽市東北角,東麵朝大海,北接通往京津冀重要交通大動脈,相比起老城區連綿起伏的丘陵地帶,這裏一馬平川,萬疆沃野,在沒有開發之前,每到春季一望無垠的油菜花田隨風搖曳,用色彩詮釋著這座漁城曾經的富饒和恬靜。
也不知從那年起,時任雲陽市委書記揚手一指,將萬頃良田圈起來征占,計劃投資百億利用五年時間打造國際海濱新城,國際旅遊休閑勝地。建設內容包括東湖灣海上樂園、環島宜居樂園、東沙島新興科技產業孵化基地等,並承攬環海國際自行車、F1方程式等國際性大型比賽,還規劃建設大學城、現代化醫院、市政府大樓等公益性項目。
如此誘饒規劃極具煽動性,全國各地的投資商開發商蜂擁而至,一時間成千上萬的工程車和塔吊在這片安靜的土地上隆隆開工,短短幾年內,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號稱亞洲最大的摩輪出現在人們視野中,成為雲陽當時的標誌性建築。
正在開發商們沉浸在發財夢中的喜悅中,市委書記突然因為貪腐問題被抓,而繼任市委書記正是與他當初搭班子的市長。外界一直謠傳他倆政謀不和,甚至傳原任倒台就是他推下去的。如此一來,開發商們惶惶不可終日,瞪著大眼睛觀望動向,都害怕繼任推翻前任政績另起爐灶。
他們的擔心很快變成了事實,新任市委書記上任第三就叫停開發區所有項目,當然也包括藍集團投資的東湖灣商住宅。這一政令瞬間炸了鍋,開發商們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紛紛托門路找關係,去省裏去中央,不知找了多少關係,可這位繼任態度十分強硬堅決,不管誰打招呼都不答應,無限期延期開發區項目建設。
這一舉動坑慘簾年熱潮澎湃的開發商,開始了遙遙無期的上訪之路。但市裏的態度很明確,資金鏈斷裂,無力支付相關費用,更沒有能力繼續開發。因為建設開發區,已經花費了120多個億,超支嚴重,而當年雲陽市的財政收入不過才10個億,需要十幾年才能還清。
七八年過去了,昔日熱鬧非凡的開發區滿目瘡痍,破敗不堪,爛尾樓集群,未建設樓房的地皮蒿草遍地,有的農民返回自己的耕地上繼續耕作,成為雲陽市難以啟齒的傷疤。
期間,有的開發商跳了樓,有的公司倒閉,有的破產,僅有少數實力雄厚的企業苦苦撐了下來,其中包括藍集團。
藍之所以能挺過這一關,多虧了掌舵者白佳明。項目叫停那段時間根本停不下來,全國各地到處跑融資,甚至不惜給投資方下跪,總算拿到了融資,苟延殘喘存活下來。
細心的人發現,作為雲陽市龍頭老大企業百業集團居然沒參與東湖灣建設,這就是董事長韓萬山的高明之處。也不知是得到高人指點,還是與當時的市委書記不和,他一個項目都沒參建,一分錢都沒花。而在後來的商業城開發建設中,他傾盡公司全力一口氣參建了幾十個項目,一下子登上中國企業500強,並成功上市,成為雲陽市為數不多的上市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