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大概半個多小時,楊小暖才把自己房間裏的物品都整理出來。
有高中時用過的筆芯,被楊小暖用皮筋捆了起來,差不多有碗口那麼粗了。
想到現在一個學期自己也就用個幾支筆,真不知道當時是怎麼過來的。
那時候沒有別的心思,就是想著學習學習。
當時的楊小暖語文英語文綜都名列班裏的前茅,唯獨數學成績不穩定,一會上一會下。
也正是因為高考時數學發揮失常,楊小暖才能有緣和陳封在A大相遇。
不過楊小暖也沒有太傷心,因為她知道,所謂的成績不穩定,其實就是成績不好而已。
成績忽高忽低的學生,往往覺得高分才是自己的真實實力,而低分則是自己發揮不好。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不留情麵的說,如果一個人成績忽高忽低,那麼他的成績就要以低的那些來確定。
因為這樣的人往往經曆大型考試,基本上都考不出好成績的。
楊小暖就是明白了這個道理,在考試失利後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開開心心度過了一個暑假後就愉快的上大學了。
雖然自己有上名校的夢想,但是自己就是這樣的實力,考出的成績也挺符合自己的實力,實在沒有必要在那裏一個勁的惋惜了。
楊小暖不像有些人,明明自己就是考八十分的實力,因為自己偶爾考了一次一百分,就覺得自己的真實實力就應該是一百分。
當成績下來發現自己還是考了八十分,就給自己找各種原因,然後到處給別人說,自己有多可惜多可惜。
然後他就形成了那樣一種心裏,其實自己很厲害,隻是沒有發揮出真實實力而已。
這樣的人生活中一直過的都不是很順心,因為他們希望的遠遠比自己付出的要多。
每天給自己定下多少多少的任務,可是每當自己去完成時就各種的偷工減料,然而他的期望卻依舊是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的結果。
就這樣他的每一次行動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為了自我安慰,又開始在心裏降低期望。
慢慢的他就發現那些曾經他自詡跟人家實力差不多的人,現在已經高攀不起了。
其實這樣的結果說白了無非就是兩個原因造成的,一個是盲目的高估自己,另一個就是從來不肯腳踏實地。
好在楊小暖高考完就意識到這個道理,自從上大學後,有目標的就朝著目標奔,沒有目標的就往最好的去追求。
所以才造就了現在的楊小暖。
筆芯下麵是一個已經破舊的禮品盒,冰藍色的硬紙殼在時光的侵蝕下已經變得斑駁不堪。
楊小暖已經忘記了是誰送給她的這個紙盒,裏麵當時裝了什麼東西,東西現在在哪裏也忘了。
不過後來她看著盒子挺好看,就用來收藏頭繩和發卡了。
打開盒子一股發潮的紙味襲來,像是雨後的圖書館。
裏麵胡亂的堆放了一堆頭繩和發卡。
楊小暖記得自己當初擺放整齊的,不過好像因為後來翻東西,把它裏麵給弄亂了。
從小學到高中,所以自己喜歡的發卡和頭上都被楊小暖收藏在了這裏,當然可能被楊小暖扔掉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