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慧樓之約(2 / 3)

就在那即危機又緊要的關頭,阿球的身體裏,出現了另外一個自己,用發人深省般的聲音對他說道:

“想好了!“我”!到底是誰?”

阿球站在那兒一動沒動,在腦海中搜索著“我”這個關鍵詞,胸有成竹的他,習慣性的用手扶了扶,平時常戴的那幅眼鏡(上廁所太著急了沒有戴),清了清有些幹澀的嗓子,正經而又嚴肅的說道:

由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學上可知,人類的人格中有“三個我”同時存在!

第一個“我”是指:“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欲望,受意識遏抑;

第二個“我”是指:“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

第三個“我”是指:“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弗洛伊德是一個心理決定論者,他認為人類的心理活動有著嚴格的因果關係,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的,“夢”也不是例外,絕不是偶然形成的聯想或想象,而是自身願望的達成。

“怎麼樣!這回你滿意了吧!”

阿球講到此時反問道,臉上顯得洋洋得意,露出天下無敵的笑容,作為優等生的自己(不自覺的開始幻想起來)……

不過那個聲音視乎還在考驗著他什麼,有意在等待著他的另一個答案,而沉默不語。

“難道說……”

阿球再一次陷入了沉思,腦海中再次收集著所謂的“正確”答案,向人類浩瀚的知識海洋裏,尋找著上帝智慧的果實。

“有了!看你這回還有什麼好說的!”

阿球富有詩意且又富有哲理的朗誦道: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這首是禪宗參話頭,也是有關於順治皇帝的公案。“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這句話也在佛教電影《達摩祖師》裏曾經出現過)。

“還有!第一個“我”:是曾經的我;第二個“我”:是現在的我;第三個“我”:是未來的我。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阿球一邊手舞足蹈,一邊滔滔不絕的喧講著,在說這些話的過程之中,阿球的眼目前浮現出了這樣一幕場景!

阿球恍恍惚惚的看見了自己,已然站在了一個碩大的演講台上,穿著著心愛而又整潔幹淨的學校校服,神采奕奕的對台下的觀眾演講著什麼,雖然期間還有些小小的緊張,而不時地調整著演講台上的麥克風,一隻手握著一卷嶄新的演講稿,另一隻手則在虛空中左揮右舞著(比劃著更貼切)。演講台上所有的聚光燈,演講台下所有的攝像機,看到這些時時刻刻對著自己,他的心裏麵別提多美了。

還有許許多多觀眾,不時地拿起手機和照相機,對著神光逸彩的他,使用閃光燈哢哢哢的拍攝著。阿球非常享受,此時此刻這種,使他頭暈目眩的感覺,即使閃光燈閃得他睜不開雙眼!

更使他感覺到妙不可言的是,久坐在演講台下麵的觀眾們,他們是全學校各位老師、同學以及學生們的家長。他們都成為了自己最最忠實的粉絲,一呼百應的他頓時感到沾沾自喜起來。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支持與存在,自己才有了站在這個,偉大演講台上的光榮時刻。為了不辜負了所有人對自己的期望,阿球更加拚勁全力的表現著自己。

演講台上的他能夠感受到,所有人都在以求知者的目光,如饑似渴地看著自己,每一位觀眾都流露出羨慕非凡的表情來。看到這些景象,阿球此時此刻的心情,更加的溢於言表。

阿球頭頂上的聚光燈忽然一暗,隨後演講台下的觀眾席一片嘩然!隻見講著講著的阿球,隨手把演講台上放置的演講稿(這可能是他準備了很長時間的資料),抬起手向上一揚,拋向了那片虛空之中,就在這時的台下在場所有的觀眾,無不舉起來手來,為他而鼓掌,為他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