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他對太子又有什麼好處?不過是落下一個弑殺師長,欺師滅祖的罵名罷了,太子何至於如此之蠢?”
皇後據理力爭。像那些疑點全部說了出來,力證自己的兒子與太傅之死無關,可她這一番言辭卻。無形之中觸怒了皇帝,皇帝何嚐不知太傅知死尚有疑點,可買官賣官之事,卻是推脫不掉的。
皇帝也知道結黨營私之事,這天下人人都做得。隻是。如此不光彩之事必將成為儲君天大的汙點,若是不被人揭發出來,自然萬事大吉,可是如此這般,卻被人捅到了明麵上,還惹得朝臣群情激憤!皇後也許能夠保住太子的命,那他又怎麼能夠平息朝臣的怒火?這豈不是將皇帝的聖名。拋到了地上嗎?
皇帝首先是天下的君,其次才是太子的父。
若是太子有威脅皇權之舉,那皇帝自然隻能舍棄掉這個兒子就如皇後所想的那樣。皇帝有無數個兒子即便,這太子死了,他還會有三皇子,五皇子,這許多的人輪換上來。
哪怕這麼多人都死絕了,隻要皇帝活著,他大可以寵幸其他的嬪妃,生下更多的孩子。所以太子。國之根本,可是皇室中的孩子卻是最不值錢的,隻要皇帝高興,一天到晚生個十個八個的。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東宮雖然正在鎖閉之中,可到底這宮裏消息傳得快,又兼其中有人故意推波助瀾,皇後脫簪待罪的消息自然也很快傳了進去。
太子一聽說皇後都已然脫簪待罪。不知為何,母親的行為不僅沒讓她感覺帶來了希望,反而絕望的開始連皇後都已然脫簪待罪,那便意味著此事沒有再轉還的餘地了,隻要他那父皇一生令下他,這東宮別說是太子之位,便是性命也是難保了。
可是直到今日他也想不明白,究竟是誰在她背後使這樣的手段,先是殺了太傅栽贓到他頭上,如今又扯出這許多買官賣官的事來。
太子一係,雖以說勢力不小,可是這件事。解決沒有人敢開口說話,一則此時事關重大,涉及黨爭,誰都不敢輕易開口,就怕陛下連根拔起。
二則文武百官群情激憤,此時若是為太子說話。必然,自己惹來天大的麻煩這一些人自然也是最現實的。
東宮鎖閉,太子過幾日是不是太子都不知道,有些人以人在謀劃著改換門庭,也有些人也在想著,是不是該換個主子。
仍舊忠於太子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不過是覺得皇後尚在宮中,身後的勢力也尚且還在,因此才抱緊了太子這棵是大樹,即便這棵樹即將倒下,他們也決定要輸死一搏。
太子似乎已經聽見了自己的喪鍾,他出身尊貴,出生時便被為太子,這許多年來雖然不是一帆風順,但到底太子之輩是被牢牢的握在手裏的。
那些兄弟們。總是會有很多的事情。之間互排殺手,相互使絆子。這種事情多了去了,卻沒想到今天會栽在這麼一件事上,真不知道這幕後主使之人究竟是誰?
老三嗎?也許不是老三並沒有如此大的能量,那是誰呢,老四,老五或者是其他人?
總之所有的兄弟都是懷疑對象,甚至連慕容翊軒也是。
攝政兩字掛在那兒,他便不同於一般的情況,可是離東宮太子之位,卻總是還有一步之遙,倘若他有這番心思,以他的腦子布下如此之局,隻怕也是信手拈來之事。
如此多的疑點,致使太子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懷疑誰,因為自己身邊的人都有嫌疑。
也許這是他們幾個人聯手起來立下的一個局,為的就是把他這個太子拉下去,那麼是誰呢?
另一邊太子覺得自己大限將至,憂心忡忡,東宮裏頭女主人太子妃的日子自然也不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