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如今的二十一中已經好幾個校區了,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大,越來越華麗。剛到二十一中時,我們的教室是在大操場東邊的操場上邊的操場上邊的平房裏,好繞嘴。
二十一中的校舍和格局據是仿津南開大學建的。因為建校曆史長,年代久遠,校園是順著山坡逐步建起來的,有好幾個操場,好像梯田一樣。
記得進校門是一排公告欄,充當了照壁作用,公告欄後邊是大操場,那會兒當然還是土操場,每年夏放假後,返校第一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全校同學蹲在操場上拔雜草。
公告欄右轉是向西,上一個坡是從北到南幾排二層現代樓,大概是七十年代續建的,物理、化學等實驗室在這邊,樓之間有幾個水泥乒乓球台子,經常會有愛好乒乓的同學在此鏖戰。
這邊教室很少,主要是實驗室,所以沒有實驗課的時候就很安靜,我有個後來考上上海交大的學霸發,有時就逃課跑到這邊實驗樓,在樓梯上坐著自己下象棋。
公告欄左轉上一坡後是一個操場,西北角有沙坑,沙坑往東是一排雙杠,操場最東邊是個廁所,以前都是旱廁。廁所門口也有一個雙杠和單杠,記得上初三後搬到操場南邊的二層U字型洋樓,這個洋樓應該是二十一中最為久遠的建築之一,建校初期可能就有了。
木板地,木頭樓梯,很有清末民初的感覺。洋樓現在還在,畢業後再沒進過校園,聽好像成了校史館,從外邊馬路可以看到那個樓,不過已經重新裝修過,成了四不像,感覺不出年代的久遠和文化的沉澱了。
U型二層樓北邊的操場後來也建起了教學樓,記得是我們初中快畢業時開始挖地基,挖了也就一人深,好像迷宮一樣,跟同學們課間就在裏邊東躲西藏,你追我趕,玩得不亦樂乎。
U型樓東邊還有個二層樓,應該是跟U型樓一個年代的,當時是老師們的辦公室,去的比較少。
往南上去幾個台階,是又一個操場。操場的最西邊就是美東每中午從容前往的學校食堂。喜歡學校的大白菜肉包子,現在想起來還不由自主的流哈喇子。
操場上一個坡和幾個台階是一排平房,應該是解放後續建的,最西邊那間就是我最初轉學過去時的教室。
教室南邊其實還有一片土地,因為太,不能稱之為操場了。其間也種了幾棵挺粗的楊樹,夏遮陽蔽日,不錯的,乘涼的好地方。
課間這裏也是我們玩耍的好地方,那時一個比較流行的遊戲叫做“割方”,先劃一個範圍,四方框,再各自用削筆刀往土裏紮,然後劃分勢力範圍,男人們最初割據一方的情懷和雄心壯誌估計起於此。
四
今是“三八婦女節”,這是以前的叫法,現在都把“三八”去了,估計跟廣東話流行過一段也有極大關係。後來嫌“婦女節”也不好聽,太老氣太俗氣,於是現在改成“女神節”,聽起來也確實不錯,夠時尚,夠咖位,但少了原來的樸實。
在那個年代,思想還比較封閉,接受的信息很有限,作為青春懵懂的男孩,對“女神”是沒有概念的,直到見到了美東的姐姐。
美東隻有一個姐姐,長得跟美東很像,美東就夠清秀,在他姐姐身上反映的就更明顯。第一次見到美東姐姐是在美東家裏,我倆正在聽著齊秦磁帶,調侃笑著,忽然聽著家門打開又關上,聽到“噠噠噠”的高跟鞋聲音。
美東,又在幹什麼?一個甜美的聲音一邊叫著,一邊推開門。一位美大姐走了進來,那會我們14.5歲,他姐姐也就18.9歲吧。
長長的秀發,紮了一個馬尾,膚如凝脂,瓜子臉,尖尖的下巴,那時候都是純然的,不像現在滿街一樣的流水線臉,美東就夠清秀,姐姐更是漂亮。近1米7的個頭,高挑的身材。
穿著那個年代很少人穿的肉色長筒絲襪,黑色淺口高跟皮鞋。藍色一步裙,白色短袖襯衣,可能是回到家的緣故,也許是太熱,高筒絲襪很隨意地卷到膝蓋下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