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鋪老板弄來那些精美仿古的酒具酒壺,都是從舊貨市場淘的,不值錢。所以他對那些酒具酒壺並不看重,碰到聊得來的客人,甚至甘願免費贈送。
何況,陳宇幫他節省了五十萬。別說陳宇拿走一件銀質酒壺,就算把木製陳列架整個搬走,他都不會多說一句。
出了酒鋪,黃安雅疑惑道:“你就這麼不喜歡那兩件東西?”
在她看來,陳宇這不是在做交易,分明是在搞慈善。
最少一百五十萬的價格,陳宇上下嘴唇一碰,竟直接蒸發了五十萬!
更令她感到驚奇的是,陳宇走出秦淮古玩街時,手裏拿著漢代銅印和南朝飛仙畫像磚兩樣東西,一直悶悶不樂,嫌撿的漏太小。
要知道,三百五十塊錢撿了兩個大幾十萬的漏,尋常人估計得活活樂死!
而自從陳宇少賺五十萬,出手兩件寶貝後,卻笑得合不攏嘴!
黃安雅嚴重懷疑,自己執意跟隨他來金陵的這個男人,腦子是不是……
陳宇揚了揚手中的銀質酒壺,心情愉悅,笑道:“我高興,是因為剛完成了一筆雙贏的交易。我用兩件小漏,換了一件大漏,能不高興嗎?”
“什麼?”黃安雅驚呼道:“這個銀質酒壺也是漏?而且是大漏?”
“酒鋪老板知道嗎?”
陳宇搖頭回答道:“很明顯,酒鋪老板不知道啊,他知道能送給我?”
“我對那兩件寶物不感興趣,恰好酒鋪老板是愛寶之人,又和咱們聊得來。把兩件寶物低價賣給他,不算辱沒了兩件寶物,他賺了。”
“而我雖然賠了五十萬,但得到了這個銀質酒壺,所以也大賺特賺。”
黃安雅小聲嘀咕道:“你這哪裏是大賺,簡直賺得……喪心病狂!”
歸根結底,陳宇就花了三百五十塊錢,轉手將兩件寶物賣給酒鋪老板,賺了一百萬。最後又得到了這件銀質酒壺,還不知道又賺了多少。
黃安雅輕聲道:“那這件銀質酒壺,又是什麼?”
陳宇喜滋滋地講解道:“唐代舞馬銜杯紋銀壺!”
這隻銀壺高14.4厘米,材質其實是銀鎏金,壺身上有兩匹栩栩如生的祝壽馬。它的設計獨具匠心,和通常使用的茶壺大不相同。
壺身呈扁圓形,一端開有豎簡狀的小口,上麵置有覆蓮媒式的壺蓋,壺頂有銀鏈和弓形的壺柄相連,便於外出攜帶。
這是模仿古代北方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壺製作而成。
唐朝初期政權統一,很多少數民族移居中原,其中也包括契丹族人。而這件文物怡是少數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產物。
壺身上的兩匹祝壽馬,也蘊含若悠久厚重的曆史典故。
唐玄宗在位後期,縱情聲色,生活者靡。天寶年間,每逢“千秋節”即皇帝生日,都會在興慶宮舉行盛大的宴會,並以舞馬助興。
此時,上百匹舞馬披金戴銀,躍然起舞,領頭的舞馬還會銜起地上盛滿酒的酒杯到玄宗麵前祝壽。
唐詩中“屈膝銜杯赴節,傾心獻壽無疆,更有銜懷終宴曲,垂頭掉尾醉如泥”就是形容舞馬街杯祝壽這一獨特的宮廷娛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