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殿試的日子,確定下來以後,衛子龍便沒有繼續吊兒郎當,甚至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將自己關在書房之中,開始臨時抱佛腳,惡補科舉知識,以及查看科舉過往考題之類。
科舉,對於衛子龍來說,熟悉又陌生,因為聽說過,但從未深度研究過,但那模式,與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學一樣,通過自己的努力,拚出一條血路,衝殺出來。
但有些不一樣的是,現代考個大學,隻要你肯努力,人人都是大學生,但古代科舉不一樣,它不是九年義務教育,不可能都保證人人都能上學,所以,隻能解決溫飽的窮苦人家,根本無緣科舉之路。
還有一種,乃明文規定,有錢,你也不能參加科舉,那便是商人,至於為何,是因為重農輕商這個說法。
那為何重農呢?
是因為取決於這個時代的發展的原因之一,在沒有肥料機器等因素之下,農作物稀少不說,產量還低下。
糧食乃一個國家的根本,有飯吃,人才能活著,活著才能有心思,去思考琢磨其它的問題。
所以為了增加產量,就需要大量的農民,去種田,才能保證一個國家最基本的運轉。
如果人人都投機倒把,不種田,而去經商,那國之亡,也是遲早的事情。
或許有人會問,你發展經商,待有錢之後,可以從其它國家購買。
如此想法,乃下下策,國與國之間,從來都是敵對和利益關係,你把糧食進出依賴其它國家,就好像把自己的命脈,交給別人一樣,隻要別人經濟壟斷,你便死無葬身之地。
為何輕商呢?
在這個時代,大多數人認為,無商不奸這個理論,也就是說,商人為了追逐利益,無孔不入,毫無道義可言,可以隨時拋棄良心,這種人,很少為國家民族著想,若如由他們走上科舉之路,會將導致全民道德墮落。
甚至有人言,若如商人入仕途,以錢財大量拉攏官員,營私結黨,會對皇權,構成致命的威脅。
眾說紛紜,實則具體是什麼,無人得知,但不管怎樣,定是多個方麵都有涉及。
除了窮人和商人以外,還有一些身份卑賤的也不能考科舉,這其中包含有工商雜類、娼優賤民類、正在服喪類、觸犯刑責類、吏胥類、僧道類、以及個別特殊,甚至,這裏麵大多數乃世世代代,都不允許考科舉。
科舉之路,漫漫長,有些人,窮其一生,也止步在童生秀才舉人,而有的人,四五十歲,才中貢士,甚至,有人為其瘋癲,從一個有功名的書生,成為名副其實的傻子。
也就是說,科舉對這些書生而言,此乃鯉魚躍龍門,光宗耀祖的好機會,而對一個國家而言,此乃選拔拔尖人才的好機會。
所以,糧食,乃國家根本,人才,便是影響國家發展,乃重中之重也。
有人膽大包天,在科舉之中動手腳,知事情的嚴重性,衛子龍連讓位之事,都暫且擱置,畢竟,科舉,關乎一國大事,容不得半點馬虎。
至於為何惡補科舉知識,自然不是去考試,而是去要去當考官,還要為此次殿試出題,一般都是以策論為主,主要議論當前政治問題,以及向朝廷獻策的文章。
以往的試題,都是有丞相太傅等人預擬,然後呈到皇帝麵前讓其選定,這自科舉以來,殿試題目圍繞的主題,都循規蹈矩,沒有任何特色。
這次,為了打擊科舉作弊舞弊,他決定瞞著所有人,親自出題,殿試時才公布,到時候,是人還是鬼,一見便知也。
很快,殿試的日子來臨,四月二十一日,乃科舉的最後一步,猶如現代的高考一般,神聖,不可褻瀆也,猶如鯉魚躍龍門一般,若如考過,前程似錦,未來不可限量也。
所以走到殿試這一步的考生,在考試當日,都會焚香沐浴,淨身去晦氣,穿戴整潔,跪拜神佛保佑之後,徒步入宮,猶如神靈的信徒一般,十分的虔誠。
文華殿,乃殿試考場所在地,天還未亮,所有的考生,在寅時,便在宮門等候,待專業人士搜身之後,這才放行,被奴才帶到這裏,依次安靜就坐,靜待陛下親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