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暮春,正是江南好時節。
從清晨開始,南宋京城臨安府便被煙雨籠罩著,淅淅瀝瀝的春雨已經幾乎下了一整天。此刻已經是午後未時,雨水還沒停下來的跡象。春雨纏綿,雖細如針尖牛毛一般,但卻密集而稠密,整個臨安府都被籠罩在一張濕漉漉的大網之中。
位於城東北角的艮山門內三元坊,是臨安城中一片普普通通的百姓聚集的民坊。此時此刻,狹窄的街道和胡同都已經泥濘不堪。年久失修的街道地麵上,青石板地麵七扭八歪,暗藏惱人的機關。
三元坊南側的杏花胡同裏,兩個身披蓑衣頭戴鬥笠的人影正一前一後的在泥濘不堪的地麵上走著。前麵那人一腳踩在一塊青石板上,‘噗嗤’一聲,一股泥水噴濺而出,登時汙了嶄新的藍色綢緞長衫的下擺。
“哎呦,真是晦氣的很,第三回了,呸,臭死了。這鬼地方也能住人?秦姑娘,你小心些,這些青石板地麵可不穩固,別滋了一身的泥水。”前麵那人一邊彎腰快速擦拭衣擺上的汙漬,一邊轉頭朝著後麵那人提醒道。
“我會小心的。李管事,教你個法子,不要踩著青石板路走,隻走泥地上,雖然會弄髒靴子,卻不會弄髒衣衫了,更不會滋的一頭一臉了。”
後麵跟著的那人顯然是個女子,聲音甜美動聽。她的頭臉藏在鬥笠裏,看不清麵容;但聽這悅耳的嗓音,便讓人心中舒坦的很。
“秦姑娘倒是總結出經驗了。秦姑娘,小人可是真的想不明白,你為何非要親自來拜訪那方子安?一個普普通通的書院學子罷了,犯得著你這麼給他臉麼?就算因為那件事他受了責罰,你心裏過意不去,也不用親自來跟他致歉。著小人或者其他人來說一聲,給他幾十兩銀子補償一下也就罷了。姑娘萬金之體,何必冒雨來這種鬼地方?更何況他對我們也沒什麼用。”前麵那李管事語氣中帶著一絲埋怨低聲的道。
“他因我而受罰,我自然心裏過意不去。況且……那方子安也許不是普通人。”秦姑娘沉聲道:“你查過他,當知道他的事,難道你不覺得他異於常人麼?”
“異於常人?這從何說起?像他這樣的人多如牛毛,秦姑娘為何這麼說?”李管事不解的問道。
秦姓女子輕聲道:“你見過從未讀過書的人突然便能通過棲霞書院的考試,進入書院讀書的麼?那方子安三年前還是個街市上的市井少年,父母雙亡從未進過學堂私塾,大字不識一個,卻突然跑去考書院,而且還考上了。這難道不是異事?”
“這……倒也確實有些古怪。不過書院卻也不難考,倘若他天資聰穎,潛心讀幾個月書,再加些運氣成分,也未必不能成功。再說了,也許他是走了門路呢。”李管事咂嘴道。
秦姑娘抖了抖身上的蓑衣,低聲道:“考中書院確實不算什麼本事,也或許走了門路。但這個人進了書院便能拜入周鈞正門下為弟子,那難道也走了門路?周鈞正是什麼人?雖然名聲不響,但誰都知道他詩文一流,著述甚豐,是受人景仰的當世大家。此人若不是脾氣大了些,在官場上得罪了人的話,怕是已經出將入相了。此人脾性剛正,而且從不收門生,多少人想拜入他的門下都被拒絕。那方子安進了書院便成了他唯一的有名分的弟子,這難道不是本事?你莫非說,他走了周鈞正的門路麼?可是你不也查了他的底細?在他考上書院之前,跟那周鈞正可沒有半點關係,他父母雙亡,家中貧寒,又哪來其他門路?”
李管事緩緩點頭,恍然道:“這倒是事實,這麼說來,這方子安確實有些門道?憑的是真才實學被周鈞正賞識?”
秦姑娘輕聲道:“去年中秋,觀瀾橋頭。方子安賣給我們的那首《中秋月》的詞老練豁達,雖不能算是絕世好詞,但這可不是一個市井少年所能寫出來的。這個人身上有些讓人看不清的迷霧,絕非我們查到的他的簡單的經曆所能解釋的。惜卿總覺得這個人很奇怪,很奇怪。但倘若你當真要認真的詢問我為何覺得應該來這一趟的話,我卻也說不清楚。我就是覺得應該來拜訪他,或許這便是一種不可言喻的直覺吧。我很想揭開這個方子安身上的迷霧。此人當非池中之物。”
李管事閉了嘴,當一個女人將一切的理由歸結於直覺的時候,你便無需再多嘴了。因為,女人的直覺是這世上最奇妙的東西,沒有道理可講。更何況是眼前這個女子的直覺。
“姑娘是否覺得這個人可以為王爺所用?也許將來會有所作為,所以提前拉攏他?”李管事壓低聲音道。
“住口!”秦姑娘的聲音忽然變得冷冽了起來。她忽然停步前後看了看。小巷前後空無一人,隻有蛛網一般的細雨從小巷兩側丈許高的屋簷牆壁旁落下來,籠罩著天地。四周毫無聲息,除了他們兩個人,沒有任何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