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同窗(1 / 2)

(求收藏票票。)

臨安城中河貫穿城池南北,北接北關水門聯通大運河,南邊則直通鳳凰山所在的大內皇城。其直流也和城中東河小河等河流相通。沿著這條河流兩岸便是寬闊平直的禦道,自南往北,仁和坊、報恩坊、保和坊、興慶坊、定民坊、裏人坊、積善坊等十餘處高檔民坊像是一串串珍珠串在中河禦道兩側。街道兩側的店鋪更是鱗次櫛比,寸土寸金之所,青樓瓦舍酒館歌肆數不甚數,極盡繁華。

臨安城原本的規模便已經不小,很久以前便已經是大宋東南的第一大州府,人口也不下百萬。當金人的鐵蹄踏上汴梁城頭之後,大宋百姓紛紛南逃,不下數百萬人自建炎年間起便南渡而來,南方人口由此暴增。當時還隻是叫做杭州府的臨安城的人口也由此開始暴增。直到最終朝廷將臨時都城定在杭州,並改名臨安府之後,這座大宋的南方都城迎來了空前的大發展和人口大膨脹。官府的最新統計人口是一百六十萬,但實際上這座城市的人口在極短的時間裏便已經超過了兩百萬人。放眼宇內,臨安府乃世界第一大城池無疑。

最初的時候是極為混亂的,一座城池人口驟然增加一倍,帶來的混亂和壓力可想而知。但隻用了數年時間,臨安城便以極大的包容消化了這一切。朝廷給臨安府做了重新的規劃,主城範圍擴大,皇城放在南方的鳳凰山,挖掘拓寬了城內水道,將民坊重新規劃集中,設置了數十個大型聚集區等等。一番作為之後,塵埃落地之後,臨安府終於從混亂之中走了出來。

人口的暴增當然未必是壞事,帶來了更多的機會,更多的需求。南北的融合更是催生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飲食衣著語言生活習慣乃至行為方式上的大融合大改變發生在這座城池的角角落落。在這種融合的大激蕩之中,這座古老的城市煥發出年輕的生機,每天都是那麼繁華而忙碌,充滿了一種涅槃重生的希望和欣喜。

方子安緩步走在眾安橋東側的長街之上,這裏是他常來的地方。一開始是出於穿越者的好奇,有一種觀光來此之感,但後來方子安則是越發融入這個時代之後出於對這裏的喜愛。他喜歡的是這裏的繁華和熱鬧,每個人努力生活的態度。每當情緒低落之時,隻要來到這裏走一遭,便沒有理由不好好的生活,不好好的上進。因為這裏的每一個人都表現出對生活的激情。

中河寬大的河道上,往來的裝滿貨物的船隻在水麵穿梭。方子安看到在眾安橋一側的大碼頭旁有十幾條彩色的龍舟挺靠,突然想起明日便是端午節了。每逢端午,城中幾處河道都講舉行龍舟競渡大賽,那是非常熱鬧的場麵。今年 自然也是如此。

穿過眾安橋來到河西禦道上,迎麵便是一片巨大的市集,這也是方子安此行的目的地。今日他是要來采買一些東西的。桌椅板凳碗碟茶壺被褥衣衫文房四寶等等,再尋幾個工匠將自己的屋子修葺一番。自己的家實在太破爛了。來之前方子安便列了個采購的單子,既然昨日發了一筆橫財,方子安沒有理由不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而眼前這座大市集裏什麼都有,什麼都能買到。

花了整整一上午時間,方子安終於將所有需要采買的物事采購完畢。在碼頭下雇的小船也堆得滿滿當當。方子安本想在旁邊的小酒館吃頓飯再走,無奈船家催的急,他們要趕下一個生意,於是便隻好上船離開。城中河道有岔道相連,有的是人工開鑿連通的,便是為了緩解因為人口眾多而帶來的交通壓力。這些岔河支流大船無法出入,但對於一些載客的小船和運貨的小船是極為便利的。所以,隻花了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滿船的貨物便已經停靠在三元坊西側的一處小碼頭上。船家幫著卸了貨,方子安在碼頭上花了四百文雇了兩名苦力幫忙,將貨物往三元坊杏花胡同裏搬。

當方子安滿頭大汗的扛著兩隻箱籠回到自己的小院門口的時候,門口有兩個人正站在那裏等著他。

“子安兄?你可回來了。哎呀,教我們好等啊。”其中一人認出了蓬頭垢麵滿臉是汗的方子安。

“你們怎麼來了?錢兄,趙兄。快快,幫我開院門,這東西沉的很,壓得我肩膀都痛了。”方子安大聲叫道。

來者是方子安在棲霞書院的同窗,一個叫錢康,一個叫趙長林。錢趙二人忙上前幫忙,隨後七手八腳的和兩名雇傭的苦力一起將一堆東西搬到院子裏放著。方子安付了錢,打發兩名苦力離開,這才擦了汗向兩位同窗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