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軍營觀兵(1 / 2)

出了王城,既然是準確去軍營,自然也就選擇了騎馬。肥義還好說,本身就是將領出身,帶過兵打過仗,別說騎馬了,就算是讓他做個馬術表演也易如反掌。而趙雍則是到了趙國來之後,才開始學著騎馬,忽忽五年光景,倒也似模似樣,普通的馬術動作,倒也難不住他。

插箭嶺在大北城的西側,因地形多變,又拱衛邯鄲,故在此地設置高台,駐守部隊。這裏是邯鄲城守軍軍營所在,包括車兵、步卒和騎兵,都在這裏進行訓練。現在的守軍將領,正是趙雍之前侍衛,從齊國回來之後升任為都尉的趙廣。

趙雍路過大北城,想起了多日未見的鶡冠子,也就順路去了一趟龐暖家,沒想到剛到龐家,就看到龐暖正和一個比他還要小上幾歲的小孩練習武藝,鶡冠子則站在一旁,靜靜看著兩人對攻。趙雍忍不住好奇上前詢問,沒想到反讓鶡冠子的回答嚇了一大跳。

“這位公子,就是廉武將軍的兒子,名喚廉頗。小小年紀,武藝不錯,而且喜歡兵法戰策,吾正好悠閑,便將他一塊邀來,和龐暖一塊學習。據我所觀,此子若是多多鍛煉,定當時獨當一麵的將帥之才。”鶡冠子得意洋洋的說道,好像為自己發現了這樣一塊璞玉而高興。

趙雍吃了一驚,沒想到眼前這個被龐暖打的滿地找牙,卻不哭一聲的倔強小孩,就是舉世聞名的戰國四大將之一的廉頗!這可算得上是自己進入戰國時空以來,認識的第一個名將了。

然而廉頗此時不過五六歲的模樣,除了眼神倔強,不會認輸,即使被龐暖追著打,也依然不討饒之外,根本看不出一點名將的風範,或許是年紀太小吧。鶡冠子既然對他有信心,自己也就不要再去拔苗助長了。

是以,趙雍和三人說了準備去插箭嶺一觀之後,帶上幾人,浩浩蕩蕩的出了西門,行不多久,就到了大軍的營門之前,而已經接到命令的趙廣,早就等候多時了。

幾人在大營門口寒暄幾句,就縱馬朝著軍營內走去了。

趙國是實行郡縣製的諸侯國之一,每個郡的長官是郡守,負責一郡的政務,除了個別駐守重要軍隊的郡需要將領親自領兵之外,其他郡守的職責也包括了軍務。平時的工作除了負責治理好本郡政務,還要擔負一部分征兵和組織訓練的任務。

趙國的征兵製正是建立在這種郡守負責製的郡縣製之下,通過各郡的戶籍製度,將整個趙國的青壯勞力控製了起來。

每個趙國男子,每到十六歲,就要去登記戶籍,這種戶籍叫做傅籍,也稱作為附籍。不過在征兵的時候,並不是都是全國動員的,一般情況下,都是動用交戰附近的士兵,這樣一來可以加快征兵的速度,第二是便於組織士兵抵抗,激發百姓的鄉土之情,最重要的是,糧草籌措起來也非常方便。不過,一遇到大的戰事,需要全國動員的時候,趙國還是會動員整個國家十六歲以上的傅籍士兵的。

另外,趙國還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募兵製。所謂募兵製,其實就是以國家的名義招募一批戰力卓越的士兵作為常備兵,這些常備兵和傅籍士兵不同。一般情況下,都是由國家負責飲食起居,就算是這些常備兵的家裏,賦稅也是比較低的,一些戰績卓越的常備兵,更是會被特命免稅。

很多諸侯國,為了自己的戰爭需要,往往會花費巨大的時間和經曆,去打磨自己的這樣一支部隊,比方說商鞅變法之後,秦國著力打磨的秦之銳士,就是秦國得以東拒六國的根本。

而魏之武卒,更是讓魏國在戰國初期,第一個稱霸了中原,如果不是魏文侯的薨逝,而擔任魏國相國的公叔痤又比較狹隘,著力排擠吳起,否則魏武卒未嚐不能將秦國滅掉。即使如此,魏武卒至今仍然具有殺傷力,也是現在的魏國依然為各國所忌憚的所在。

另外,像齊國的技擊之士,吳起逃遁楚國之後建立起的楚國王卒,都是各國驍勇善戰的部隊之一,都在這個時空裏,譜寫著自己的傳奇。

而趙國,作為三晉之一,卻未嚐有一支屬於自己的精銳部隊。甚至連韓國都在申不害變法之後,組建一支名叫“材士”的精銳。所以,建立一支屬於自己的精銳之師,是趙雍夢寐以求的。

而這,也是趙雍將趙廣安排在這裏的目的之一,雖然這裏名義上是車兵騎兵和步兵的營地,但是趙雍已經示意,讓趙廣多多注意騎兵的訓練,哪怕花費重金,也要打造一支屬於趙國的精銳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