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馬踏東垣(1 / 2)

從河水流量減少的那一刻起,中山軍也已經意識到,趙軍應該是在上遊攔壩蓄水,準備水淹東垣城了。但是趙軍的狡猾之處就在於,他們的輪番進攻,實在是不給中山軍任何準備的時間,下午戰鬥剛剛結束,本來士氣就比較低落的中山人還要勉強打起精神,做好被水淹沒的準備。特別是在城牆之上做好防洪堤,修複破損的城牆。連續多日的守城作戰,對於人的耐力是一種極大的考驗,在這生死存亡的一刻,所有人似乎都成為機器,麻木而堅持。

因為他們也清楚,自己疲憊,趙軍就不疲憊嗎?

趙軍當然也不是鐵打的。雖然龐蔥通過多方調度,已然最大限度的保存了體力,但是依然無法阻擋人類的自然規律。最近兩年專職練兵的他,非常注重對於士兵韌性的考驗,他相信這種韌性,會成為克敵製勝的法寶。而他的訓練成果,在這一場戰鬥中顯露無疑。

龐蔥雖然將行營設置在了大壩附近,但是對於整個戰場也是了如指掌。早在行動之初,就製定了奇兵襲城,主力佯攻的策略。所以龐句這邊剛剛打響了攻下東垣城的第一槍,其他佯攻的部隊就開始針對東垣城發動最猛烈的攻勢。

從遠處看去,趙軍主要以遠程打擊為主,利用拋石機針對東垣城進行攻擊,其他部隊則是原地待命,隨時準備接入戰場。這種打法讓中山人恨得咬牙切齒。你說你要麼堂堂正正的攻打過來,你我拚個死活,也算是男人的戰爭。結果你猥瑣發育,就是利用自己的遠程優勢攻打我的城牆,讓我打不到你,這不是賴皮是什麼?

中山軍現在的難題是,如果出擊,則趙軍定然堅守陣地,不輕易攻城。如果不出擊,長期對於城牆的攻擊,既影響軍心,又降低城牆的堅固度,其結果和等死沒有任何區別。

終於,在權衡利弊之後,東垣城的城門緩緩打開,中山國的旗幟高高豎起,帶著桀驁和不馴,浩浩蕩蕩的打了出來。

看到對方依然全體出動,自己這邊也沒有必要藏著掖著了,憋屈了近兩個多月的時間,雙方仇敵終於有了戰場上見真章的機會。都憋著一肚子火,希望讓對方知道,自己也不是吃素的。

一時間,喊殺聲,慘叫聲,馬蹄的嗚咽聲,鋪天蓋地的響徹起來,讓本來喧囂的夜晚,變得更加恐怖。

然而這一切,都不在趙奢的考慮範圍之內。

趙奢一人雙馬,帶領著自己的一千五百騎兵,飛奔向已經坍塌的東垣城牆。不出他所料,腳下的土地因為洪水的衝擊非常的泥濘,有的地方甚至能過沒過馬蹄太多。連馬匹跑著跑著也變的非常疲憊。

每到這個時候,他都撐住馬背,小心翼翼的閃轉騰挪,跳到了另外一匹馬上。馬蹄已經裹上了爛泥,對於馬匹的機動性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但是對於趙奢來說,這些問題都不是他應該考慮的,他最應該擔心的,就是怎麼攻城。

毫無疑問,龐句的攻擊已經吹響了趙軍進攻的號角,當火光照亮東垣城牆的時候,其他方向的趙軍也會發動攻擊,以掩護趙奢的衝鋒。所以雖然吹拉彈唱,各有本領,但是最後決定戰爭勝負的還是自己這支奇兵,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當看到泥濘的道路會導致自己進攻不力的時候,猶豫再三的趙奢決定三千人分成兩隊,一隊負責保衛龐句的拋石機部隊,防止有漏網的中山部隊進行偷襲,或者在攻城不利的情況下,掩護龐句等人撤退。由於是保衛任務,並且是在山丘之上,那麼騎兵的優勢就顯得並不是特別突出。於是,趙奢就安排剩餘的一千五百人一人雙騎,突破洪泛區。

一人雙騎的好處,就是能夠讓趙軍盡量擺脫騎兵受泥濘影響帶來的速度降低問題,盡量保持自己的速度優勢,最快的通過洪泛區。與此同時,由於突襲人數減少,正麵對敵的壓力加大,趙奢隻能請求龐句將攻擊的方向調整到其他方向城牆上,希望受到洪水浸漫其他城牆,在石頭雨的攻擊下,也能轟然倒塌,或者幫助自己分擔正麵進攻的壓力,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趙奢已經感受到,龐句還是聽從了自己的建議,將主攻方向放在了其他被洪水浸泡過的城牆。他相信這樣的變化,定然能夠讓中山人犧牲一部分兵力,去保護那段城牆不再被趙軍的拋石機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