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風雲突變(1 / 2)

“司空近日臥病不朝,應與此事有關。司徒大人,也因此事閉門不出,等待司寇裁決。阿媼亦曾多次問起,又言司空司寇,一是至親,一是師傅,具是一家之人,何至於斯。“

“妾身私想,恐是阿媼有心偏袒一方,不虞明言,故說與妾身,通言君上。然而妾身駑鈍,不通政務,故明言君上。唯盼早日歸來。妾身嫣再拜。”

燭火又閃了一下,竟然引得一隻飛蛾展翅而來。雖然已經到了秋天,但是這支飛蛾顯然還充滿了對燭焰的追求,猛地一沾火焰,瞬間就被燙的離開,卻始終不曾遠離。

趙雍放下伯姬的帛書,不自覺的陷入了沉思之中。雖然伯姬說的非常簡單,但是實際情況,確萬分複雜。這件事情趙雍雖然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一點的是,經過同仇敵愾的幾個月征戰,他穩定的後方開始出現問題了。而這個時候,想要再去進攻中山已經非常危險了,哪怕靈壽近在咫尺。

“各部隊如今怎樣?是否做好了撤軍的準備?”

三日後,石邑的城牆上,趙雍在樂毅和吳廣的陪同下,巡視著新修建的城牆。趙軍圍困石邑多日,城牆被破壞嚴重,既然這座城池已然是趙國所有,故應該加以修複。這幾日剛剛修建完畢,趙雍就以巡視城牆的名義,帶著樂毅等人,出來走走。

“根據報上來的軍情,各部隊已經集結完畢,隨時可以撤軍。北部攻取鴟上塞之後,趙希老將軍親自坐鎮要塞,以抵抗中山軍多日的反撲。至於李衍都尉,已經到了代郡悉心治療,應該沒有大礙。”吳廣走在趙雍身後,將最新的軍情向趙雍進行彙報。

聽到這裏,跟在眾人身後的李拙心裏打了個突,雖然從最近的軍情奏報裏,他已經得知了自己兄長受傷嚴重,陷入昏迷。心裏一直惦念不已,如今聽說到了代郡,估計能夠得到良好的恢複了。

“攻下一座要塞,損傷一員大將,這仗打的窩囊。不過,李衍這個都尉,打仗練兵都還算好手。李拙啊,改日回到邯鄲,你也歸家幾日,順便帶上扁鵲,好好治療一番。”

“小子代家兄謝君上。”李拙趕緊叩頭感謝。

趙雍擺擺手,繼續說道:“中山使者如何了?”中山終於在昨日派來了使者,而且是從靈壽,不是番吾。這也說明,這一次主動求和的人,不是司馬賙,而是深居於靈壽城內的中山王。

“中山使者昨日入城,我等自然沒有明言君上在城中。臣與吳大人接見其使者後,使者提出要求很明確,趙國撤軍,並歸還鴟上塞、石邑以及井陘,東垣、華陽、丹陽已經其他被攻城的城邑,願為結納之資,以全兩國友好之誼。”樂毅慢條斯理的說道。

“沒了鴟上塞,趙希他們南來北往綿延數月的進攻,豈不就功虧一簣?華陽和丹陽即使得了,下次攻打鴟上塞就容易了?石邑和井陘,乃是我軍本次戰役的重要目標,大軍耗盡國庫之糧黍,窮盡一國之財力,隻取得東垣一城,這到底是我趙國贏了,還是他中山贏了?嘿嘿,這算盤打得倒是精明。”趙雍聽完中山國的意見,忍不住冷嘲到。

樂毅似乎已經預料到了是這個結果,倒也不甚驚訝;吳廣覷了一眼趙雍,低下頭說道:“很多將領私下裏認為,我軍即使攻過滹沱河,似乎也並無不妥。哪怕攻下了番吾,也不是不可能。”

樂毅臉上古井無波,絲毫沒有想反駁的意思。畢竟不攻打靈壽是自己提出來的建議,總不能被別人一反對,就氣急敗壞的跳出來維護。更何況,他已經了解到趙雍,他絕對是一個極有主見,也擁有獨立判斷的君主。並不是被人輕易就能左右的。

“既然我趙國將軍這麼神勇,那麼孤到希望成全他們。”說著,他走到城牆跟前,手指著滹沱河方向,冷笑說道:“若是誰能立下軍令狀,於十日內攻下靈壽城,孤願以大將軍之位虛席以待!”

吳廣這次不敢造次了。其實他心裏也明白,攻下現在的幾座城池,趙國也是強弩之末了,想要再進一步,會變得非常困難。而造成這種局麵的,遠不隻是麵前的中山國而已。

趙雍發泄完心中的憤懣,緩緩放下胳膊,長出了一口氣,頹然的說道:“邯鄲轉來的齊國使者的信件,你們都看過了,說說吧。”

昨日,齊國使者駕臨邯鄲,向趙國發來齊王的來信,雖然趙成、趙豹因為“夏計”一案多日不問邯鄲政務,但是接待外國使節是個大事,馬虎不得。也就勉為其難的接過了這個工作。這也讓肥義鬆了一口氣,終於能夠有人替他分擔政務了,雖然這兩個人,至今還在對於“李兌案”耿耿於懷,不過趙雍的命令已經說得很清楚,這件事將放在自己回到邯鄲後再行處理。